美文网首页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01】隔行不隔理,同心才同道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01】隔行不隔理,同心才同道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0:20 被阅读39次

【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有一个同学得了眼病,十分忧心。

       王阳明说:“你这是看重眼睛,轻视本心吧。”

       我们经常因为得病而忧心忡忡,这就从生理之病上升到心里之病,很多时候心病的危害要大于生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打垮自己的往往是恐惧,而不是病理。如果确实得病了,首先是接受,在心里接受了,才能学会去调节;然后是应对,积极应对病理的危害;最后是反思,如果自己还有明天,应该怎么做对自己更好。

       懂得接受才是进步的开始,内心的抗拒只会让心病越发严重。

【萧惠好仙释。

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汝今所学,乃其土苴。辄自信自好若此,真鸱鸮窃腐鼠耳。”

惠请问二氏之妙。

先生曰:“向汝说圣人之学简易广大,汝却不问我悟的,只问我悔的。”

惠惭谢,请问圣人之学。

先生曰:“汝今只是了人事问,待汝办个真要求为圣人的心来与汝说。”

惠再三请,先生曰:“已与汝一句道尽,汝尚自不会。”】

       萧惠喜欢讨论佛家和道家。王阳明就警示他说:“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研究佛老之道,自己认为有所收获,还说儒家的学问不值得学习。在贵州龙场待了三年,感悟到圣人之学是简易博大的,于是感叹和悔恨,错用了三十年的气力。佛老之道与圣人之学在精妙处是差不多的,但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你现在所学的就是佛老之道的糟粕,还自我感觉良好,就好像猫头鹰捉住了一只死老鼠一般。”

       萧惠请问老师佛老之道的妙处。王阳明说:“跟你说的圣人之学的简易广大,你却不问我所感悟到的,只问我悔恨的事情。”

       萧惠感到有些惭愧,有请问老师的圣人之学。王阳明说:“你现在只是为了应付我才这样问,等你真的为了圣人之心再来跟你说吧。”

       萧惠再三请求,王阳明说:“已经与你一句话说完了,你还是不明白。”

       我们要向圣人学习首先就得有做圣人之心,如果抱着佛老之道探寻圣人之学,就会有偏见,你跟他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所以说,人的思想的改变是最难的,特别是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都知道,那是最可怕的。我们来看看一个心理效应图: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困而不行;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困知勉行;知道自己知道就是学知利行;不知道自己知道就是生知安行。我们经常处于巨婴阶段还不自知,这就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01】隔行不隔理,同心才同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vp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