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文中看出
倒不是说最近有多么累,又或者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有多少不开心,只是突然出现一种厌烦了的状态,不能忍受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其实有点像抽烟,刚抽的时候会呛,慢慢习惯了还爱不释手,期间若是停上一段,再拿起时是有久违的舒爽感还是初抽时的陌生和新鲜?人生也是如此,只是在一些忧虑的状态下做些浅显易懂的思考,始终没有脱离怎么活着这件既低俗又显得高尚的事,就好像最终还是抽烟的一般。
儿时有个同院的朋友,如今已经是经济方面的博士高材生,算起来等他博士毕业,他这辈子有近四分之一的人生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不知道是否校园的生活能给人不予社会气息的能力。然而他却是如此的,始终没有任何的忧虑和担心,只是慢慢地在校园中做着“该做的事”。然而跟他关系的密切,决定了将十分了解他是否热衷于校园的生活。他并不是一个十分爱读书的人,甚至曾一度因家中父母劝他考博而赌气吵架。倒是最好却也好好的在读着了。人生是否应该对现实屈服,这或许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许说屈服太带有褒贬性质,会让人产生内心的倾向性。而一旦说简单的坚持做一件事,不管有多少现实的困难,大多人又会说坚持才可能成功之类的,结果还是很虚妄。
对于一个长期敲键盘的人来说,生活中出现一种很想写东西却又写不出来的状态是最为难过的,想说的太多却不知如何说起。就好像你要面对一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却要为他们准备一节都能听得懂而且还有点高深的课。
倒掉的作人
越来越发现要坚持写东西有多难,而写出来的东西成为一些其他目的的产物也越来越频繁,过去写东西怕是更想让别人得到自己文字上的提炼罢,伴随着好文的闻名与关注,作人也不乏得更为努力了。前段时间有人提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化,信息量大与信息量的质量其实在本质上并非是对立关系,只是说如今的言论太容易被人知道,而太多的国人还没达到能分辨好坏的程度,且不论达不达到也总有走眼的时候,而言论自由是个人的权力,只要说的不犯法估计也不会有太多问题。但是随着信息量的庞大化以及信息质量的下降,其实是会有更多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这并不是趋势而是一个问题,解决方式是有的,无论是参与者通过平台的共同审核,还是当事人的承诺以及其他方式,都是为信息量质量的提高能起到作用的方法,只是其实还有更多的方法没有开发出来,但随着人们能够获得的信息量达到一个饱和,而质量又处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时,自然会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本人很担心有过多劣质的信息钻入自己的大脑,大脑不像电脑或许知道这个信息有问题,电脑也就是删除便罢了,然而大脑会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处理这一劣质信息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以便具有确定其劣质的证据。有时追求真相就是这么辛苦的,然而人却也不能放弃这种追求。
在写这篇文的同时,脑子里想的却是是否这篇东西也算是劣质的信息,倒是还需要自己脑子里更多的证据来确定。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喜欢写没有逻辑和连贯的文字,不需要有太多关系,只是东一句西一句,既劣质又无聊,倒是可以打发自己的手指,去触摸那实在有点让人烦忧的键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