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考试”似乎从小变大又变小……
还记得幼儿园的我,考了85分语文,非常开心地领卷子,人家都说,幼儿园不都是一百分的吗,我说,我的幼儿园学的内容和小学一二年级差不多,记忆模糊,但老师认真的模样一直在我脑海里,我的幼儿园,玩当然要玩,然而学也是不能忽视的。当今的幼儿园功能越来越多,外语,跳舞,唱歌,都有,但现在这些也主要是大城市里的幼儿园所具有的功能,农村的幼儿园,老师是有的,然而高级设备和十分优秀的人才还是缺乏的,孩子也就学的更多了。
我的教育观念里,孩子小时候,更多的不是学这学那,而是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玩自己想玩的,从玩中学到怎样自理,怎怎样做人,学自己想学的,兴趣是动力源泉,陪伴它们,这才是孩子该有的童年。
小学,除了三年级时,数学曾辉煌过,后来,一落千丈的成绩,已经成常态,有一次大雪天,妈妈去学校帮我和弟弟拿成绩单,然而回来就对我的语气都变了,那次,我数学只考了35分左右,弟弟成绩那时是优秀的,我只能任由我妈发言了,必竟考这么差,我还有啥好说的呢?小学的考试,说作弊,多多少少还是有的,那时老师们的眼中永远都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否定个别老师,还是挺好的,一视同仁,我更喜欢看重你能力的老师,而不是一心只在成绩上。
考试不多,但却会在意,差着差着,又在乎了,这就是我的小学,没压力,没紧迫感,玩的开心,学到的东西也不赖。
初中,只能说初二开始,我正式进入了状态,备考模式开启,丢掉了疯丫头的模样,开始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安静女孩了,考试,由应付,作弊到认真对待,重视成绩排名的出现,进步了自己更有动力,爸妈也开心,考试有月考期中,期末考,其实也不多,就是这么简单的生活,但也仍然是一眨眼的事。
考试不在突然,准备好了的时候呢,就内心期待着它的快点到来,成绩也就砰砰的往前靠了。
重点高中的我,三年,开先觉得好慢,到后来发觉到其实又是一眨眼的功夫,然而三年却让我变成了一个渐渐懂事成熟的女孩,综合素质提高了,脏话不在从我口中说出,内心含有的知识也多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十分深厚,你帮我我帮你!
“考试”本是大事,然而在我的高中,“考试”似乎成了常态,周考每周进行,月考一样,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第二次月考,期末,联考,这只是高一高二的前奏,高三的日子,哪天不和卷子打交道,都感觉不习惯了。就是这样,考试不再给我恐惧紧张,而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模样了,每次都认真对待,考的好再接再励,考的差也不言弃,而是一鼓作气。
纵使卷子一张又一张,那又如何,我仍在那头看着做着想着听着,不浪费时间,感谢错题的出现,向着“优秀分”奋进。
然而大学,考试就只剩期末考试了,平时只有自己去选择考证的相关考试了,期末考试只有一次,然而“画重点”却成了常态,考哪画哪,准备了也自然顺利考试,并考的不赖。
本只有一次,却失去了当初的神圣之感,多了应付之力,也不在是上优,对于许些人来说,“不挂科”即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呢,要往高处走,不是拘泥于眼前的苟且,应勇敢去追求“诗和远方”,趁还年轻,有梦就一定要努力去追!
“考试”注定是伴随我们一身的,有大有小,每次的考试,我们都应做好准备,张开双手,嘴角上扬,迎接他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