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周“言值”6 - 亲子篇

每周“言值”6 - 亲子篇

作者: Afra55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10:06 被阅读0次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Fg2GHQvadSkUBjW7ndOPng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突然爆发的大哭、吵闹、恐惧、坐立不安等,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蹲下来,淡定地、充满关爱地接纳他的感受与情绪,允许情绪的释放,而不是通过“吼一顿、吓两句”或者讲大道理安抚来止哭止闹。

情绪经常被接纳的孩子,通常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发怒,与父母的关系也比较亲近;而经常被阻止宣泄情绪或者被否定情绪的孩子,通常很难建立真正的自信,他们的内心是压抑的,有什么话也不会轻易地对父母开口,亲子关系也往往不是那么亲密。

当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家长要做到以下四件事情:

  1.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 接纳孩子的情绪;

  3.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4. 帮助孩子,让他的心情好起来。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情绪,并引导他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不会因为无助和受到挫折就大哭大闹不止,而逐渐会做到遇到问题不惊慌失措,不发脾气,会尝试讲道理并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在,变得通情达理,从容不迫。

小孩看见针头就哭不单是怕疼,也因为多数家长对扎针表现出的“不淡定”,感染和影响到了孩子。在打针的时候,家长蹲下来视线和孩子保持水平,明确的告诉他,为何要打针,会产生怎样的疼痛,相信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少一些。比如,妈妈可以平静地跟孩子说:“宝宝生病了,打了针就会好,就疼一小会儿,然后就没事了。相信宝宝可以的!”孩子只要有了这样的经验,他就会一次比一次勇敢,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出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力。

当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被不断地否定和忽略后,他们就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心里会认为:父母不能理解我,对我的感受不重视。慢慢地,孩子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感受,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结果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子关系质量逐渐下降。

有以下四个步骤,帮助家长来面对孩子的感受:

  1. 全神贯注的倾听;

  2. 回应他们的感受,比如“哦”“嗯”“这样啊”;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时,比如孩子说“我好想吃冰激凌,现在就想吃”,通常父母基于逻辑的解释“家里没有了,宝贝,喝点酸奶吧”并不管用。这个时候,第四个技巧就具备了相当显著的安抚作用,“真希望妈妈能用魔法把酸奶给你变成冰激凌”,你会发现,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那我就喝点酸奶吧”。

你越能坦然地接受孩子不愉快的感受,孩子越容易摆脱烦恼。比如在孩子丢了玩具,养的宠物丢了,这个时候,以“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的方式回应孩子,效果会更好。

理解和接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将人从沮丧中挽救出来。

所以,在孩子生气的时候、伤心的时候、高兴的时候、受了委屈之后,适当地说出孩子的感受,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肯定。尤其是处在执拗期的孩子,切忌不能和他硬碰硬。孩子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道理,只是别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

孩子有情绪时,需要表达发泄出来。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只做个不带任何评判情绪的倾听者,支持孩子说得更多就好了。比如:“可以跟妈妈讲讲为什么哭吗?”“可以说说发生什么事了吗?”“嗯,接下来呢?”积极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传达给孩子的潜台词是:“你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情绪”“你的观点和想法是有价值的”“我对你说的很感兴趣”“我不准备评价、不准备说教”“我有足够的耐心听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高情商父母绝不会冷酷无情地下命令,让孩子毫无变通的余地,他们都懂得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慢慢地引导孩子成长为勇敢独立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言值”6 - 亲子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dg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