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一家古籍印刷公司办事,看到桌上堆了一大摞书,一本是梁漱溟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书,其他的则是中国绘画断代史系列丛书。能对样的书感兴趣,说明书的主人还是很求进步的。后得知是书是公司负责人X总的,这些书都是他在一个叫“拾得书屋”的旧书店买的,而且他经常在这家书店买书。X总大学是学习图像处理专业的,从事古籍绘画印刷这个行业,使得他对中国绘画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另外跟很多专业人士打交道,也必须提高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修养,因此读了很多这类书籍。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知识体系的搭建方式。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就跟一个地方的经济一样,必须要有支柱产业,然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其他产业,形成一个大的产业生态。以图像处理作为主干知识和技能,从事古籍和字画翻印,对中国绘画的相关知识是有需求的,而要理解中国画的精髓,则绕不开中国的哲学思想。这就是一个知识生态扩张的逻辑。一种新知识的加入,会给主干知识带来更多的滋养,从而使得主干更加强壮,更加强大的支柱知识,又会推动整个知识生态更加繁茂的不断扩张。

本着也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顺带体验一下淘书的乐趣,于是便向X总要了拾得书店的地址,办完事便驱车前往书店。书店所在的这条小街是在师大后门,这里以前是著名的旧书市场。随着学校的搬迁和电商的发展,昔日的繁华不再,幽静的街道里,零星分布的几个依旧在坚持的旧书店,倒是给它添了几份文艺气息。

好不容易找到了这家书店,有些年头的招牌,很不显眼,能取这么雅致的名字,说明书店的老板是个文化人。推门进去,书店不大,几个顾客在那选书。这个旧书店基本上是文史类的书籍。虽然在有着发达的互联网的当下,通过手机和电脑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很多知识,但捧着纸质书籍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但新书那昂贵的价格,实在让人不舍下手。于是就有了淘书,它的乐趣与买家认为的价值和卖家定下的价格之间的差成正比。
在我看来,这家书店的很多旧书都蛮有深度的,但我却没有淘到我心仪的书,说明我的知识体系还没主动触及到这些领域,而这些领域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应该常来学习充电的地方。是该好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