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结束,不该承受本可避免的痛苦,如果死亡已成即将面对的定局,那么,不要再做任何的所谓救治,那是对死亡定局的反抗,了的只是陪同者的心思,痛苦的是将亡人本身。死亡这条路上,注定孤单,纵然有人陪葬,个体死亡历程,只能自己经受。
最后,我要跟宝贝的我将来的孩子交代一件事情,如果母亲一生平安,死去的方式为年老病弱,那么,我将来的孩子,请记得母亲的话:
对于我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母亲身前已尽力,在我可努力的范围之内,我已争取,此生无憾。菩萨携领金刚护法一行来迎母亲往生,我终于熬出了终结的美。
对于死亡,母亲只有一个要求——死的美些,或电光火石迅速些,或花团锦簇漂亮些便好,不要让我死得披头散发、面若骷髅(见《一个矫情姑娘眼里的灾难》)。如果可以安乐死,请遂了母亲的愿,为我用上安乐死,母亲矫情了一辈子,但凡看上去很痛的样子,即便不疼,我也定是会哭的。如果不能安乐死,那就想办法减轻母亲的痛苦,比如不要给我打针开刀,不要让我困于病床,不要拿儿孙之事来牵绊我。善打持久战如我,该说的该做的,早就有所安排。
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让我看到你们静天样的俏脸蛋,花瓣似的翘鼻子,红豆子般的巧嘴巴,如星子的黑眼睛,打坐着云彩的乌眉毛,连同满月似的美额头;让我看看我的旗袍们,让我听听那些小曲们,让我纵情地玩一会儿我心里的三头马四只猫们。
我的儿孙们啊,你们的难过属于你们,那是你们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我已在平日的教导里做了点化,此刻到了你们自己练习的时候,我再也无能为力。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面前,对“死亡”一事,避忌不提,倘若孩子问出关于“死”的疑惑,怕也将遭厉声呵斥驳了回去。父母们啊,除非你不会死去,否则,你有什么权利阻止你的孩子去思考和面对“死亡”的问题?生命中的谎根本无力将“死亡”的事实涂抹得更鲜艳。我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反例,直到父亲咽气的那一刻,我仍然相信他不会死。我花了太长时间,才学会面对父亲的死亡。回顾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里,倘若有一堂“关于死亡”的课程,我想我能少走几条险恶的弯路。
我很庆幸自己在年富力强时,认真思考过死亡的问题,这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练习迎接死亡的姿势。我们每多活一天,离死亡便近一步,当死亡来临,坦然是种选择,恐惧也得面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姿态好看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