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书日更 || 15 何谓带班的“度”

简书日更 || 15 何谓带班的“度”

作者: 怡心轩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22:50 被阅读0次

      孔子有云:过犹不及。这是圣人所言的为人处世的“度”。我自己对“度”的描述:在触角所能及的范围内,舒适、顺畅、有效,即为度。

    凡事有度,班级建设也是如此。从我的教育实践和思想认知出发,我以为班级建设中,首先班主任的视野要广阔,目光要高远,能站在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思量班级建设的种种事宜。其次,班级管理方式要简约,重在明理、内省,而非千丝万缕的考评细则。第三,班级活动宜精不宜滥,宜块状设计不宜碎片化,要利于生命个体从宏观上把握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个宏观是相对的,而非不可捉摸的或遥不可及的或高大上。是从关键处、整体上引导。第四,家校合作关系中“度”的把握更加重要,如: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的参与度、学校各种问卷调查、APP数据填写、网上投票等一波接一波,有益无益,会做不会做的事一股脑儿的袭向家长。把握之法除了合法,还要合情合理,简单点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的把握。

      时下,因为行政干涉太多,这文件那文件这精神那精神都需要从班主任这一端口输出,同时因为应试考核评价教师,导致班主任的工作确实操的闲心太多,管的事情太多,学生作业太多,对学生要求太多,事无巨细,从而引发家长苦不堪言,家校合作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有退步,而非融洽。处理之法,我觉得沟通至关重要。只有消除疑虑、困惑、怨气,才能顺畅地进行家校合作的持续向好发展。

    换位思考很重要,合情合理方为上。譬如:有老师,因为一个聪明但淘气的学生,数次完不成家庭作业和家长进行沟通,孩子爸爸说他在外地打工,孩子妈妈说她不识字,不会监督检查。这似乎在告诉教师,这一切就只能靠你的十八般武艺了。沟通无果无法后,有一次,老师为了吓唬吓唬孩子,打电话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去。这一领不要紧,却引来家长气势汹汹的责问:人家现在都动员生了孩子的大娃娃都入学念书,你让我把孩子领回去?你是不是嫌弃我家孩子的学习成绩拖了你班的后腿?是不是我们做家长哪里招惹你了,我们可以向你道歉,但不能和我家孩子过不去……一系列的质问,当时他的情绪很激动。

      该老师是一位 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对班级学生要求严格,班里学生学习成绩整体名列前茅。所以他希望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于是,对这位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的同学肯定经常沟通、检查、监督甚至适当的惩戒。然而,这一切措施过后,他想采用更加有力的“妙招”吓吓孩子,却因提前的沟通不畅而导致了上述情景的发生。很明显,这位家长是带着情绪来找事的。

        因此,教育之中的“度”,除了法律之度、伦理道德之度,还有个人良知之度。不言弃,不放弃,但也别固执,不要以为教育是灵丹妙药,包医百病。再好的医院也没有能治好所有的病,再好的医生,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教育亦是。要把握好教育之度,教师要得有一颗平常之心、恬淡之心,舍弃功利之心、固执之心。

      当然,把握好班级管理中的度,就得有“规则意识”“边界意识”。越界,往往是教师太强势或太武断或太固执或太功利,如果一个能以学生成长为目的,能理解人、宽容人的教师,会换位思考的教师,越界行为一般不会发生。即使发生,大家也会原谅。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违法。

        将自己活成自带光芒的状态,少一厢情愿的行事,沟通,沟通,再沟通,有规则意识,底线思维,一般不会发生班级越界之事。

      教育的最好境界,行不言之教,而此境界的抵达,需要教师活成一束光。那里一站,就是教育。他的言语,他的姿态,他的礼仪,他的处事…… 而自带光芒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修炼。但我们当下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做到要言不烦,重视学生从内自省,尽量说话做事简约,尽可能宽以待人。

贺华义工作室研讨公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日更 || 15 何谓带班的“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kp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