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196)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09:02 被阅读2次

卷六(二)

卢抱经学士,有《张迁碑》,拓手甚工。其同年秦涧泉爱而乞之,卢不与。一日,乘卢外出,入其书舍,攫至袖中。卢知之,追至半途,仍篡取还。未半月,秦暴亡。卢往奠毕,忽袖中出此碑,哭曰:“早知君将永诀,我当时何苦如许吝耶?今耿耿于心,特来补过。”取帖出,向灵前焚之。予感其风义,为作诗云:“一纸碑文赠故交,胜他十万纸钱烧。延陵挂剑徐君墓,似此高风久寂寥。”

卢文弨(chāo),(1717—1795),字召弓,一作绍弓,号矶渔,又号檠(qíng)斋,抱经,晚年更号弓父,人称抱经先生,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原籍余姚,迁居仁和(今杭州)。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卒于乾隆六十年,年七十九岁。卢存心子。乾隆十七年(1752)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历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等职。三十四年,乞养归故里,曾先后在江浙各地书院主讲经义二十余年,以经术导士。卢文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校勘。一生好学,潜心汉字,以校勘古籍称名于世。对经义注疏有独到的见解。经他校勘的古籍有《逸周书》、《孟子音义》、《荀子》、《吕氏春秋》、《贾谊新书》、《韩诗外传》、《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等,多达210多种,并镂板刊印,汇成《抱经堂丛书》十五种。

《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石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是颂扬张迁执政谷城时多施惠政的政绩;碑阴刻有立碑官吏姓名及捐资钱数。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高。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

秦大士,(1715-1777年),字鲁一,又字鉴泉,号磵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名儒硕德,名重一时,诗、书、画称三绝。书法直逼欧、柳,又工篆、隶。相传乾隆在钦点状元时生怕其是秦桧后人,曾当面询问,秦大士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闻听大喜,遂点其状元。不过,秦大士和秦桧真有关系,其先祖秦梓是秦桧的同父异母兄长。秦梓,字楚材,北宋徽宗宣和六年进士,曾任太学学录(太学的教学辅助),是南宋知名的爱国抗金人士,曾写名噪一时的《北伐之辞》奏章。秦桧把岳飞害死后,已辞官的秦梓不去巴结权倾一时的秦桧,主动迁到偏僻的溧阳居住避嫌,以求洁身自好。

风义,汉语词汇。释义,1、犹风操。《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元年》:“ 熙好文学,有风义,名士多与之游。” 2、犹情谊。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先生笃於风义,至自割瘦胫以啖我,可谓至矣。” 3、风度仪态。宋梅尧臣《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诗:“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4、指诗文的风格义理。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周繇》:“宗派或殊,风义必合。”5、讽谏评议。《晋书·陆机传》:“奇伟则 虞翻、陆绩、张惇以风义举政。”一本作“讽议”

“延陵挂剑”的故事取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春秋时期,吴王寿梦之子季札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一次,季札出使,途经徐国,徐国国君非常喜欢季札的佩剑,但又不便直言。季札虽已看出徐君之意,但因身负使命,不能立即将剑赠给徐君。待季札完成使命回国时,又特意来到徐国,可惜此时徐君已故。于是,季札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怅然而去。他的侍从问他:徐君已死,此剑又留给谁呢?季札回答说,当我知道了徐君喜欢这把宝剑时就已经决定将剑送给他,怎能因为他死了而改变我的决定呢。原文:“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今徐州云龙山西坡杏花村内有“季子挂剑台”。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一段文人交往的轶事,一曲真情挚谊的颂歌。本条诗话,前半部分可以看成诗前小序。明·徐师曾《文体明辩·小序》:“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诗作记事,因为篇幅原因,往往难以周详,故诗前小序可以弥补。小序一般扼要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说明本诗的写作动机。小序精美,可为诗作添彩。著名的诗前小序有《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白居易《琵笆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 贾人妇。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相关文章

  • 硬读《随园诗话》(196)

    卷六(二)卢抱经学士,有《张迁碑》,拓手甚工。其同年秦涧泉爱而乞之,卢不与。一日,乘卢外出,入其书舍,攫至袖中。卢...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19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si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