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里的“巫峡新八景”
文 / 周龙然
诗语巫峡,我们用“竹枝词”起头。
倒不是因为“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是关于“巫峡新八景”的诗意描绘,真不希望这头开得沉闷,我们,多想轻盈。
“竹枝词”起源于巴渝民歌,以吟咏风土为主要特色,由唐代刘禹锡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将其发展为清丽可人的文人诗体。北宋《乐府诗集》有云:“竹枝本出巴渝”。我们在巴峡深处咏赏山川风物,以民风十足的“竹枝词”体裁来开篇,原是多么恰当。
巫峡诗会,也当然不可或缺“竹词”这“枝”!
自《诗经》以降,其反映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国风”,都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里最为动情的部分。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随意摘取一页,都是美到极致、流传千古。
那么“竹枝词”呢?也是美到不行。
千百年来,巴渝地区“竹枝词”的江河何其浩瀚,仅刊行存世的就有千百首之多。
“竹枝”之美,个人最赞[唐]刘禹锡“无晴有晴”这篇,双关精妙、娇嗔动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再如[明]冯梦龙写稻田插秧这首,也是风情独具、趣味别在:
“手把青秧插野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
退步原来是向前。”
竹枝词的艺术特点,就是遣词用字平仄放宽,鲜用典故通俗明达,宛如一幅幅地方风情画卷。以“竹枝词”绘巫峡景,我们兹此抛砖,大家一起来吧。诗评、赋诗都行,文末留言即可。
“巫峡新八景”之一《 江 峡 流 金 》
晚照西山那畔行,
金辉残霞染锦绫。
璀璨为君留片刻,
愈是临别愈牵情。
“巫峡新八景”之二《 帆 影 纤 痕 》
纤夫石上刻纤痕,
风雨沧桑在郎身。
帆影链溪踏波去,
渔歌遥唱晚归人。
“巫峡新八景”之三《 仙 台 览 胜 》
灵芝台上落仙葩,
心香一瓣吻云霞。
只为千年神女望,
苍岩恒永献菁华。
“巫峡新八景”之四《 云 外 樵 村 》
当年樵唱无处寻,
云漫霞飞掩樵村。
屋舍俨然客来异,
桃源世外几回闻。
“巫峡新八景”之五《 巫 峡 云 巅 》
两三点雨落山前,
一万层云向天边。
七八朵花摇思绪,
千百句话涌心田。
“巫峡新八景”之六《 红 叶 滴 韵 》
一年美景十月中,
秋光染尽满山红。
郎来需得好时节,
新红新妆心意浓。
“巫峡新八景”之七《 千 山 叠 翠 》
巴江此去山千叠,
郎去重山更远些。
几回归梦相语笑,
西窗月忆长相别。
“巫峡新八景”之八《 高 峡 望 城 》
古城八景少留存,
今朝画图说纷纭。
十万人家雄州列,
江天无际自横陈。
纯文学公众平台《文漾》欢迎文友投稿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