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想见你》在今年寒假开播并收视率爆红后,许光汉在内地人气飙升,而由任嘉伦和谭松韵主演的《锦衣之下》,也让两名主演成功带起了一股“追星热潮”。
追星在这个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已经自然而然成为了一股“潮流”,但却仍旧避免不了众人对于追星的刻板印象:费钱,不学无术,似乎“追星”俨然成为了被人们嗤之以鼻的行为。
可事实真的只是这样吗,追星女孩就很low吗?
我忽然想打破这些偏见,向大家证明:其实追星女孩,真的很棒。
02
因为你,我努力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
或许提到追星,人们总会嗤之以鼻,脑海中一瞬间想到的便是“败家”与“疯狂”,可是真的有女孩子,因为追星而变成了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的好友列表里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从初中到高中,她英语成绩总是排在全班前三的位置。
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上了一位外国歌手,网购关于偶像的纯英文杂志,他出的每一首单曲都循环播放好多遍,她每天都利用社交软件用英文跟偶像互动交流。
因为每天都浸泡在英文的世界里,所以她的英语越来越好,大一下学期,六级就考到了582的高分成绩。
直到现在,我仍旧记得她曾在她空间里发过的一句话:“我喜欢的他这么优秀,我也不能认输。”
还有一些女孩子,在遇到偶像之前是电脑白痴,可在遇到那个人后,努力学习着那些她们原本不会的技能。
加入应援团,应援团需要海报?PS随手拈来,宣传爱豆需要视频制作?Pr也精通,手绘板绘更是不在话下。
更有一些女孩子,为了给偶像写一首歌曲,从零开始学习歌曲制作,从作曲到后期,你永远想不到这些女孩可以为了偶像有多么拼命。
可她们别无所求,只是为了变得足够优秀,这样才能继续喜欢那个光芒万丈的人。
03
她们在追星的过程中找到了信仰与光。
我也是一名追星女孩,并且在尽自己所能,用尽全力的去爱着那颗明星。
19年的春夏交界处是我毕生难忘的一段时光,那些日子里,躁郁症所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同时也让我的生活变的一塌糊涂。
我不停的否决和唾弃着自己,直到请假回家休养,直到遇见他。
后来,我才知道,他叫黄轩,他是我这一生的光。
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整好状态,犯病的时候听他的电台入睡,按时吃药,努力控制脾气,学着练习活出曾经我从未想象过的生活。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追星,因为他们是光,可以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
昨天刷网页,无意间点进了一篇名为《追星女孩发表过的惊艳评论》的文章里,向下翻着,忍不住泪目。
有三句印象最为深刻,第一句是给王源的:这个世界好像不太温柔,不过还好你来了。
第二句是给肖战的:我知道你也在走向我,山河万顷都是他给我的见面礼,所以我也走向了他,暮色千里都是我给他的回礼。
第三句是给王一博的:我愿意为他穿一辈子婚纱,哪怕他只愿为我跳一次舞哪怕仅仅一次。
可我更加明白,在无数个黑暗的日子过后,终会有一束光穿过云层照耀下来,哪怕只有小小的一点,也足以穿破云雾,带给她们以希望和光明。
04
她们在追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品味。
喜欢上一个热爱欣赏高雅艺术与人生哲理的明星是种什么感觉?
就好像自己本对此一无所知,莫奈的画没有见过,梭罗的书没有读过,不喜欢看文艺电影,也分不清肖邦和贝多芬,可就在喜欢上他以后,忽然发觉自己离他越发遥远了。
于是开始恶补知识,到最后,从古至今的文史倒背如流,茶艺酒艺张口就来。
知道索罗的《瓦尔登湖》,能说出肖邦与贝多芬的不同性,也能指着某幅著名的油画自信的说道:“这是莫奈的《日出》”。
那种自信感,不仅是自己带给自己的,还有那种“想成为和他一样优秀的人”的信念所带来的。
也有一些女孩子,在遇到那颗星后,内外兼修,减掉了原本减不下来的体重,开始学着打扮自己,认真的研究着属于自己的造型。
从妆容到衣着到配饰再到发型,她们就像一只蜕变的蝶,在挣破层层厚重的蛹后,终于迎向她们向往的蓝天,只是为了以最美的姿态,向着她们期盼已久的蓝天说一句:“谢谢你,我来了”。
05
有人说过,追星就像是谈了一场恋爱,你爱上了某个人,于是,忽然间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
而这些女孩子啊,无论多么柔软,可当面对那个人的那一刻起,就能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很喜欢知乎一个网友对于追星的定义:大概就是我明明知道不可能遇见,但还是会为了他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因为我很想很想努力到足够优秀,能够落落大方的站在他面前。
其实追星,追的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梦想。而他们,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最好的距离,就是台上与台下的距离。愿每个少女都曾有过关于偶像的美丽的梦,然后带着这份梦,向着更好的自己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