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博,在赵佶《捣练图》前,看了许久,有时候人多,缝隙里,有时候人少,全卷在前,或者走开,过会再回来看看。也起了念头,是不是偷偷拍一张,想想还是算了。
和友说,鲜艳得像昨天刚刚画好的,友说,也许就是昨天才画好的。除了眼睛亲眼所见,存于脑海,任何相机翻拍、印刷印制完全不能复制其原画神髓。
几天前,在一个展会上,一家叫做凸版印刷的日本公司有参展,我在翻看他们印刷的蜷川实花拍摄的花,色彩饱和度极高,可是我知道,若在观片器里看原底,会美得惊人,电分、印刷都会衰减色彩。一位工程师见我有兴趣,告诉我他们公司是如何印制一幅京都著名的屏风的,经过高清拍摄,各种光线下折射反映,文物专家校色,制作成小型纸质屏风当做旅行纪念品,只能感叹的说,他们做事情,因为细致认真投入,真的水平好很多。
赵佶的画为何那么鲜艳?友说,皇帝自然得到最好的物料,纸、颜料,宋朝矿物做的颜料,不同的颜料来自红珊瑚、绿松石乃至珍贵的宝石,自然千年不易色泽。忽然想起在永宁那位未曾谋面活佛家里,有幸见到很多唐卡,包括那位著名人物送予活佛的,当时只觉唐卡鲜艳夺目,并未去想这些已经过多少时间流逝,真是眼见,心未见。
今天和刚刚出版了一本画册的先生讨论了下关于印刷和视觉的差别,他的画,手绘,用数码相机翻拍、调色上传,他告诉我,觉得和原作没什么差别,但是印刷,衰减比较大。
当下,活得糙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