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PDCA分享---之反思1

PDCA分享---之反思1

作者: a4ba0928273c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20:23 被阅读9次

对于前一次PDCA的分享,今天作了以下反思:

1.提前分享的目的。

在分享前将《系统之美》中的一段文字提前一个晚上发到了群里。提前发到群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第一,提前抉择。

什么意思呢?

就是希望队友们可以在提前读完文章后,提前确认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度,以此来预估自己对“系统思维”方面的知识的意向性。

(当然,虽然真正的分享内容并不是关于“系统思维”方面的知识。在这里,也非常不好意思地坦白自己也只是个“系统思维知识”的菜鸟)

第二,转移注意力。

什么意思呢?

在拿到文章后,很多人都会把焦点集中于文章内容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提前给自己的大脑注入不必要的信息。什么是不必要的信息呢?就是不能被归类到自己知识积累的参考文献中,并且现在或者将来对自己来说都无用武之地的知识。

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的大脑每天在过滤的信息可能已经是成千上万条,而当我们再随意地接收一些无用信息时,将会给我们的大脑增加更多的的负担。这种负担的结果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过,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被这些无用信息俘虏过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已经无形中这些无用信息作了转移,最后导致自己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

什么意思呢?再举个自己经历的故事来解释吧。

记得有一次朋友聚会,我们进了一家本帮口味的餐厅。在翻阅点餐簿时,听到邻桌的一群人对自己桌上刚上的一道看上去非常美味的菜赞不绝口。那时,朋友就迫不及待地问服务员这个菜的菜名,并立马要求服务员把这道菜加入到了我们的菜单中。

而一会儿功夫,服务员端着冒着热气满是浓辣气味的菜上桌时,大家都嗖嗖地伸手捂住了自己的鼻子,有些竟失态地打了几个喷嚏,有些也快速撕开桌前的餐巾袋擦拭被辣味熏出泪水。当大家接收这道菜的方式都有些意外时,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道四川本帮菜,确实到就餐结束这道菜都没有让大家下手。

期间,听到邻座的一位就餐者与餐友段子着“我们重庆啊,你来时就会让你恼火,你走时就会让你恋恋不舍,什么意思呢?我们重庆有料啊”。这才知道他们是一群组队自由行的重庆旅友,他们在异地吃到了家乡的味道,所以才会对这道菜赞赏有加。而我们一群本地土著,最后只能把菜晾在了边上。其实,这就是注意力转移惹的祸。

(举完例,再总结在分享后的反馈中,还可以发现些什么东西。在分享完后,从大家都聊天记录中看到,有些队友说自己在拿到文章后,头脑里被“为什么小小会发这篇文章”的疑惑所绑架。另外,对于原先就有文章内容方面知识的朋友把这些知识与自己之前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知识作对比,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方式重新整合了知识。当然这位队友是具有极强的知识链接系统的。因为知识的积累就是在不断的链接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是就是复利的力量。在这里必须为他点赞)

第三,引发好奇心。

在提前发完文章后,并没有把第二天要分享的内容作简介。那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这是想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大家知道好奇心是个好东西,好奇心是具有驱动性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它能驱使大家第二天主动参加群分享活动,以期能在活动中获得答案。

举个例子,如果你所崇阳的一位名人如果有一天爆出了丑闻,你会想去了解关于这个丑闻的前因后果吗?我想你一定会在打开“百度”时,点开这条丑闻的内容去作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因为你有好奇心啊!

(那么,继续追踪分享后的反馈,反馈中很多队友都提到了自己前一天对今天的文章与活动内容有大很大的好奇心。这就是好奇心的效果呀,完美。)

2.思考习惯测试。

什么意思呢?

就是想测试大家是否都具有先入为主的思考习惯。很多人都具有先入为主的思考习惯,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队友恰恰天蓝,当我在说完今天的游戏是数”的”字的游戏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捷径的方式,使用WORD查字法,把文章中的134个“的”毫无一漏地查了出来,当然准确率100%,高科技的技术我们不得不信服的。

(说真的其实前一天晚上我自己反反复复地在手机上数了近1个多小时,也不下8遍,而很多次数出的结果都只是126个“的”字。并且我也将每段中的“的”字的总计数都记录在了文章段中间另存了一个版本,以备游戏后作准确率核算所用,而结果却出乎了意料。)

其实,一句话:准确率并不是此次游戏的目的,所以到底多少个“的”字也并不是最重要的。后来在算“漏查率”上用了天蓝队友134个总个数作为分母来计算的。因为不管怎样,大家输出的总数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无论分母无论是哪个数,只要是同一个数,那么最后大家游戏的排名顺序都是的。

3.立刻复盘。

原本想通过游戏,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群分享”活动方案的推进上。但是因为时间上的缘故,在“现状分析”这一点上,大家并没有作深入的探讨,这是比较遗憾的。

【原因分析】

1.可能在知识的分享上,没有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作表述,所以大家很难即学即用。可能是在分享中,自己使用了隐形思维,而却不自知的结果。隐形思维是指有意无意忽视信息全面性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自以为说清楚了,而忽略了分享“分析现状的方法是什么”。

2.对于“群分享活动”立案商讨方面,虽然分享过了预案,但是没有在操作方法与任务安排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比如:可以问问大家觉得预案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哪些的大家操作上会存在困难的?大家还有哪些建议?这点上也有隐形思维的问题存在,以为表达清楚了,实际限制了大家深入探讨的空间。

3.原因分析没有作引导,虽然说可以使用“头脑风暴形式”,但是“头脑风暴”必须要有以好问题作引导。比如:人员协调方面,时间安排方面,分享时间方面,分享内容方面,这些方面都是可以设定探讨方向作引导的。

以上,是PDCA分享反思1。

相关文章

  • PDCA分享---之反思1

    对于前一次PDCA的分享,今天作了以下反思: 1.提前分享的目的。 在分享前将《系统之美》中的一段文字提前一个晚上...

  • 2022-08-18

    坚持分享第1543+61天 20220818 六步法(PDCA):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反思 复合型、行动...

  • 2019.01.11PDCA和谈话欣赏

    今日读书收获:PDCA 计划 执行 反馈 调整 反思: 每天的PDCA计划里要增加每项任务的时间和优先级 每天反省...

  • 【本周检视】20180114-0121

    2018年1月21日晚(14/90) 检视,反思,复盘,大概的意思都差不多,以前喜欢用PDCA(plan , do...

  • 20191107:质量管理_PDCA循环管理

    1. PDCA循环管理; 1. PDCA循环管理; 1.1 简介: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

  • 一分钟读懂PDCA 循环

    这是与你分享的第 ② 种思维方法:PDCA 循环;原文来自WX公众号【运营进阶之路】 什么是PDCA循环? PDC...

  • 09022017反思检视@唐芳

    反思日志: 【易效能】 1、分享《时间管理》100讲之35,今天分享的话题是:1、学习的金字塔;2、最好的学习是教...

  • 知识分享之项目管理——PDCA原则

    知识分享之项目管理——PDCA原则 背景 作为一个标准程序员做到最后通常有两条路可选,一路技术走到黑和转管理,技术...

  • 复盘与PDCA的结合实践

    前两天分别分享了《复盘:不仅仅是总结反思》和《PDCA:螺旋式上升的持续改进》,两者有着相似之处,那么实践中如何结...

  • 《羊皮卷全集》35@锻造执行力

    PDCA锻造执行力 1. PDCA循环 目标确定和分解之后,如何才能确保它得到有效的执行呢?PDCA循环应当是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DCA分享---之反思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t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