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识别信息。在各种场景中,我们面对信息主要是这样两种情形:
1. 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待解决的问题
这种场景下,我们往往会主动去识别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还要去寻找信息与我们的目标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找关键词”来过滤判断。
2. 被动要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
这种时候,我们最好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来高效识别信息。那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当我们接受了一定信息后,要懂得识别成结论、理由和事实。但凡你的脑子里接收到的信息不具备这完整的三要素,或者他们之间的逻辑不完善时,可能就需要特别留意信息的可信度了。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
① 【找到结论】:可以先从信息中找出表示结论或核心观点的提示词,“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这些词后面紧跟着的往往就是结论了。还可以去关注重要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例如开头和结尾一般都是总结陈词的部分。如果面对面交谈时,可以主动询问对方或自己:“所以呢?”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逼迫自己主动思考,同时也适用于出现特别隐晦的文字信息场景下。
② 【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寻找能够支撑理论的理由依据,可以关注这些提示词——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证据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③ 【找出客观事实】:第三步就是找出能够依托的数据或不带感情色彩的一些实例,客观上支撑结论和理由。
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呢?
用结构化思维作真实与可靠性判断,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 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
② 在事实和理由、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