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游记户外.旅行游记 随笔,游记,感悟
文化延续的断裂———安岳纪行之二

文化延续的断裂———安岳纪行之二

作者: 李野航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20:21 被阅读0次

文化,就像是某种具有繁殖能力的“生物体”。文化的内在生命构成了一个民族的“人格”。一个民族倘保有其具有精神高度的独特的文化水准,则此民族仍然“活着”,其“人格”尚在,并且因而是打不垮的。倘一个民族丧失了它的文化水准,它就已经不再拥有其“人格”,且丧失了支撑其生命的内在活力,被彻底摧毁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我们此行之第一站是千佛寨摩崖景区。在景区的山坡上有两三个亭子,一道水泥花架结构的门坊,一道石拱门。看起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建筑物的柱子上,刻着对联。书法署名罗志光,甚见碑学功底。读其文辞,文采斐然。撰者署名周汝森。我伫立玩赏久之。山坡另一头,有一座寺庙。大殿新建,再观其柱上匾对,皆是电脑字体,涂以土豪金色,犹如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商业招牌。顿感文化水准一落千丈。我向庙里的和尚以及老少居士打听周汝森是谁,竟无人知之。我对这里的和尚说:“怎么不让给以前那些柱子提写过对联的周汝森、罗志光来给你们的大殿写对联、却要用电脑字体呢?用电脑字体非常非常的掉价,实在是要不得”。和尚听了我的话,一脸懵懂。

山梁子下面四面的岩壁上,雕刻着日渐风化的自唐宋以来的摩崖造像。从这些摩崖佛像中,我体会着千百年来那种曾经激动人心、给人生在世带来意义感的东西。这个东西仿佛是某种有着某种自主意志的“生物体”,它“活着”的理由,就是人们能感受到它、且从中获得某种精神层面的滋养。它足以“活着”,即在于人们用他们那足以产生出共鸣的心去关注、回应来自它的滋养。自古及今,历尽世事灾变,人物更迭。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饱经劫难的“生物体”的脉搏仍然微弱地跳动着,因为尚有周汝森、罗志光这样的文人乡绅用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喜好接续着它的遗传因子。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大多已经不能辨别电脑字体和书法有什么不同、已经感受不到周汝森、罗志光这些乡贤所继承传递的那些个文采有什么好、已经察觉不出建筑物挂出的匾对之文艺水平标志着文化的高度、且拥有某种文化高度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了。那个中国文化之“生物体”,仿佛已经断子绝孙了一般。想到这,我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

相关文章

  • 文化延续的断裂———安岳纪行之二

    文化,就像是某种具有繁殖能力的“生物体”。文化的内在生命构成了一个民族的“人格”。一个民族倘保有其具有精神高度的独...

  • 束河古镇:都市边缘的宁静乡村

    ——云南采风纪行之二 戴建东 一 到云南旅游,不到束河古镇去,就会留有遗憾。要了解纳西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束河古镇...

  • 面壁之旅———安岳纪行之一

    缘起 近些年来,我偶一闭目,輙见眼前并非黑暗一片,乃一面有着肌理细节的墙壁。我谛观彼肌理细节,历历在目。然数秒之后...

  • “梦”的意义——安岳纪行之四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

  • 品味四川安岳石窟:中国密宗文化的艺术宝库

    巴蜀春秋之三十二 品味四川安岳石窟:中国密宗文化的艺术宝库 文 和运超 四川省安岳县...

  • 安岳返乡大会隆重召开 全国安商联盟发起创业倡议

    2月1日,由中共安岳县委、安岳人民政府主办,安岳县投资促进局、安岳县工商联承办的安岳籍在外企业家返乡座谈会在安岳隆...

  • 文化的延续

    近来得了一本小册子,乃民国时一位姓叶名鋆生的人所著,其书名《中国人文小史》。初阅之下,发现此书可谓冷僻难见,鲜...

  • 文化的延续

    读书当读进去的时候,那是让人快乐的。心里美滋滋的。但是,有时,读得不连贯不通畅,心里边觉索然无味。于是,就觉得孤独...

  • 西藏纪行之二

    西藏的早晨太阳照在雪山顶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圣地——布达拉宫 大昭寺和八廓街 我看见:像电影《冈仁波齐》中一样的磕长...

  • 长安纪行之二

    午后独謁长安文庙碑林,游人不绝如缕,然终不及兵马俑等地之热。出名家手如欧阳询、颜真卿者有之,出帝王如康熙手亦有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延续的断裂———安岳纪行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a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