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迦摩尼讲:“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久长怨,求不得,放不下”这些人生苦恼经之二三便会使生命不再纯粹自然,但是这些苦恼的人生命题我们不可避免的会经历,也必然要去承受其中的滋味,因为这就是人生。
这世上最好的作家是时间,总要在呱呱坠地的生命纸卷上书写人生故事,要么先扬后抑,要么先抑后仰,没有人能逃过了这样的人生安排,先仰的人不懂先抑者的苦恼,因为快乐来的太早,而先抑者的快乐要经历生活的洗礼,这两者的滋味是不同的,因为这是不同的人生。
不管人生的导演怎样安排,不必难过,因为你所要经历的人生苦乐就在那里,只是顺序不同罢了。不管人生的编剧怎样构思故事,不必心急,因为你所要感受的人生苦乐体验就在那里,只是故事的形式不同罢了。哈哈,乞丐因得食而乐,皇帝因失国而苦,他们的苦乐本质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离开世界时什么也带不走,只能带走内心的感受。
人都说不快乐的人是攀比出来的,那快乐的人呢?快乐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真快乐,一种是假快乐。真快乐的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历磨难洗礼后思想自由的快乐,一种是不经世事发自生命本真的快乐,前者的快乐稳定而平淡,后者的快乐是纯粹而真实。孩童的快乐大概属于后者,成人的快乐大概是前者。
生命本自纯真,而人生却复杂,要经历的颇多,没有人在红尘中走一遭,而不沾染灰尘,“假快乐”这个人生命题是成年人的,角色的不同与转换,或多或少有几分虚情假意,或多或少会伪装自己。工作中会有压力而面对外人依然要假开心。成人的快乐多半属于“假快乐”这个命题。
《观音山》这部讲述512汶川震后一位花甲老人生活的电影,女主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相扶到老的丈夫,因为伤心搬出了汶川,到新城市后女主的儿子因车祸去世,双重的打击使女主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随后女主的家里搬来了三个和女主儿子一般年纪的房客,这三个年轻人给女主带了快乐,但影片最后女主来到寺庙与和尚说:“我害怕这种快乐”,这部深度电影让人思考,快乐与痛苦的关系,《道德经》讲:"甚爱必大费”,快乐越大痛苦越大,痛苦越大快乐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