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些年去了一家公司干销售。自己的想法和老板一沟通,被人家委以重任,寄以厚望。得到赏识和重用是件得意的事,干活自然很卖力。
安排的几件事很快做完,老板迟迟不再露面。满腔热情,随着时间和对公司的熟悉,很快就像燃烧过半的火焰一样,热度开始减退。
有一天老板给我一个号码,让我等一辆高级轿车,去接一个重要人物,然后去一个看起来很有钱的单位,其余的事啥都没说。
人接上了,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是吉林某某集团老总。和客人简单沟通之后才知道对方的身份。到了那个有钱单位,直接坐进了会议室。小会议室,要不了多少人就可以坐满。老板让我把司机也叫到会议室桌边坐。
我方总经济师坐飞机从上海赶来参会,他是老板的朋友。一场分别代表着两大集团的会晤在别人家的会议室里开始了。
别的我不多说,就想说那个不愿进会议室开会的司机。让我费了很大的劲才说动他进会议室里来坐。司机想,我是你们雇来拉人的,干完活结账就行,别的没兴趣。老板想的是,会议室里不能有空位,显得公司实力不够。
我方就缺一个人,刚好需要司机坐在那里,显得阵容齐整。还有好多人需要参加会议,只是没资格,会议室里满了。那个空缺位置,就像往天平上加砝码,放上去最后一个,天平立刻开始平衡。
那次会晤很成功,对方当场口头应允了很多事,包括资金、人员和货物等等全方位大力配合。这次会议让一个快死的公司起死回生。
司机的作用肯定没有经济师的大,但坐在那个空缺上,至少不会让人怀疑,这家公司是个即将撑不住,快要散伙单位。
二

昨天开家长会,学校安排了一场专题讲座——让孩子们学会和世界相处。说的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多重要的话题。
主讲老师往屏幕上投放了一个故事,纯文字,讲的是一个女孩子不被父亲看好,却意外获得“你最愿意和谁在一起”全校评选第一名。
那孩子获此殊荣,纯粹得益于她的日常表现。别人讲话结束,她就鼓掌;带弟弟出去玩始终都能照顾好;大家玩完玩具,她知道把它们收拾好;从不跟别的孩子你争我夺地表现自己。
她父亲嫌自己的孩子没有各种光环,太普通,没人羡慕,默默无闻。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却是每一个孩子心里最愿意相处的伙伴。
三

听完专题讲座,又去孩子的教室开家长会。班主任是一个有经验的年轻数学老师,她直率坦诚,讲话干练利落。
提前一周,家长群里发通知,让家长们报名参加课堂观摩。其实我很想看看老师们怎么给孩子们上课,但又想起自己读高中时候在课堂上的样子,立马打消了念头。
我喜欢地理课,听得津津有味。我害怕数学课,转不过弯来,始终都在云里雾里,头都大了,有时候还能坐着睡觉。观摩地理课,若有时间也很愿意,只是时间不巧;观摩数学课,算了吧,除非镇压着,自愿的不会去找罪受。
问题出来了,老师热切地期待着家长们在自己的课堂上听课。家长们害怕坐进课堂里像个傻子一样听天书,结果没一个去听。
班主任老师直率的表达了自己的失望,这让我很惭愧。我只顾虑了自己的感受,根本没有想到老师们也需要大家的掌声。
当一个旁听充数又怎么了,自己的感受就那么重要吗?假如知道,像个木头人坐那里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好处,为什么不坐一坐呢?假如知道孩子的老师心会凉,为什么不去撑个场面呢?仅仅坐一坐就可以办到,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感受?真的是傻啊!
换位思考也罢,角色转换也罢,不论做什么,考虑一下自己还有什么用处时,当发现还有远远超出自己受益的那点儿价值的时候,我想,你的眼神立刻会充满光彩,一个人的精气神立刻就会显现。
至于因此遭受的一丁点儿不堪又会有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