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是个什么样儿,《诗经》的《硕人》篇曾给出一种标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做一个美人有多难呢,要经过多少种工序,在这本书里也给出了答案,并且从彩妆和美容美发两个方面解答,彩妆篇包括妆粉、胭脂、眉黛、唇脂、面饰、染甲等六个章节,而美容美发篇则包括美容护肤、美发、香身等三个章节,分别从人的视觉、嗅觉出发,针对不同的需要,开出了对应的方子。
读《孤城闭》时里面谈到过一种“导引之术”,秋和为昭容和婕妤试行,赢得的结果是她二人面色红润,容光大增,比起注重珠宝与绫罗装饰的张贵妃别有一番清新雅致之态,《宫女谈往录》中也曾有大片的笔墨描写西太后是如何护身养生美容,保持青春的,其中有些个细节,她每日按时按点吃燕窝,有一个老太监专门为她煮燕窝,她洗浴之时上半身与下半身分开,认为上为天,下为地,上为阳,下为阴,上为清,下为浊,总而言之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做法,这本书中也有提起,像一些亲王贵族会引用人乳,延年益寿。《红楼梦》里宝玉爱吃胭脂,还曾被王夫人屋里的丫鬟打趣,也曾被史湘云告诫,在“变生不测凤姐破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的一回目中,写了怡红院自制的胭脂“轻白红香”。可见从古至今,女子们在脂粉上花了多少的心思。
从发丝到指甲,都一层一层装饰过,一个环节都不放松,与现代人的妆容相比较,古代的妆容史源远流长,经过了一段很长的发展期,有夸张的,有婉约的,有素雅的,有浓艳的,不同时期的女子妆容也展现出了那一个时代的特色。
唐时的花黄,蛾眉,以今时今日的眼光看上去,难免有些耸动了,可正是唐朝的开放与包容才能有那种夸张的妆容的存在。文化与政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一斑。
此书中非但提供了不少的美容养颜的药方,连胭脂水粉的制作过程都仔细地陈列出来,甚至于“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有何区别都清晰地写了。
就拿画眉与点唇来说罢,“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唇”,黛青的眉,檀红的唇,眼波流转,未语之前已然是先声夺人了。再譬如林黛玉初到荣国府,第一次见着王熙凤时就有一句“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个人的妆容往往也体现了斯人的性格与行事作风。
行文至此,心里是有几分疑惑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有些人是揽镜自照,孤芳自赏,也有人是“女为悦己者容”,每一样装点之物都得之不易,书上有例子,一丸螺子黛,须以十斛金来换,如此奢靡,寻常人家用也用不起。华丽的妆容不异于是《连环套》中曹七巧所戴上带的黄金枷锁,困着自家,伤着旁人。
美则美矣,就是有些浮浅,若要用之,不妨擅自斟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