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刚刚写过关于《边城》的一篇读后感,重点谈的是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缺憾美。而这篇我打算换一个角度,抛开翠翠淳朴美好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故事,单单看那个守着渡船五十多年的老船夫。

他就是翠翠的爷爷,或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但他依旧活得那么认真。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都是硬邦邦的。
十五年前,在他的独生女儿见到那屯戍军士之后,天就不许他休息了。从此,划着船、牵着狗、养着孙女,日子一过就是十三年。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爷爷,他以自然的方式来教育翠翠,把她养成了茶峒的“菩萨”:天真活泼,从想不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当然,边城这里淳朴的民风占去了一半功劳,可使翠翠能以“渡船”战胜“碾坊”,那可不能忘了老船夫的良苦用心。
他是个懂得知足的人,有了三斗米、七百钱就不去想着别人手里的那几个铜板。实在却情不过,他就托人拿这钱去买来茶叶和烟草,奉赠给渡船的人。
这个老船夫一把年纪了骨头还很硬朗,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倔强,他壶里的烧酒任谁都可以喝上几口,可谁要是非要给他什么好处那是说什么也不能答应的。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到了他的孙女翠翠那里却像变了一个人。翠翠让他唱他就唱,翠翠让他吹他就吹,翠翠想要去玩他就只好丢下那条老船……最后,也是为了尊重翠翠的心意,老了老了还让顺顺一家留下了个别别扭扭的坏印象。
我上一次看《边城》还是在高二上学期的时候,正好课文里有,老师就推荐看了。那年我的爷爷还在,所以看这本小说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想。可是,同样还是一个周日的晚上,同样是这本《边城》,寻寻觅觅,我的视线所及之处却再也看不到我那慈祥的爱笑的爷爷了。

在这本书的第二十节,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的时候死去了。
“翠翠,不要怕!”这是他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在雷雨声里,这是爷爷最后一次保护翠翠。他早就知道会有那么一天,老年人是必须死的。这又让我想起他两年前对翠翠说的:“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是不是相当于在说:“翠翠,翠翠,没有爷爷,你敢一个人热闹地活着吗?”
“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翠翠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爷爷死了吗?”可能她不会想到爷爷会以如此平淡的方式离开自己吧。

爷爷走了,留给翠翠的只有一条渡船和一只黄狗,余下的日子她不会没有胆量活下去,可是一个人又有什么意思?再想当初,如果翠翠妈没有生下她就喝冷水死了,老船夫还敢不敢再多活这十五年?
比如老船夫、比如翠翠、比如我,很多人在外人面前都是坚强勇敢的,可是心里总会有一个地方异常的柔软,经不起触碰。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像一根被掰弯的骨头,必须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否则在弯曲的那个瞬间,离折断也不远了。一旦断了,哪怕再接上,也还是会有触目惊心的裂痕。

生活总是想方设法地打压倔强的我们,既然不能保证每一次都不被折断,不如就让断口长出关节,自然地弯曲,不会疼。
大概翠翠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如此她才愿意一直站在河边等着“明天”,就算再也听不到那在梦里带她去摘虎耳草的歌声。
文字来源:梳毛吴茱萸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