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因为孩子期末考试没考好,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骂孩子不争气,没用……并且越说越气,气愤至极,突然把车停在高架桥正中央,自己下车了,在妈妈想再上车走的时候,孩子却突然拉开车门,从高架桥上毅然决然跳了下去,当场死亡,在他短短的生命中,走的时候耳边只有妈妈的谩骂陪着他,心中是何等的难过,她再也看不到摊坐地上的妈妈是怎样的撕心裂肺,他的青春就这样匆匆画上了句号。
妈妈的指责和谩骂,让孩子原本就因为没考好就自责的心情更加不好,妈妈的愤怒的话这是属于语言暴力吗?别着急,《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会告诉我们答案。

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当我们愤怒时,我们该怎么办?
愤怒时,是不是大脑都不受我们自己控制,心烦意乱,多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不论是谁,也可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想想我们是因为什么愤怒呢,是看到他们做事的方式和我们的做事方法不一样,还是别的。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常抱怨我老公懒惰。已经十年了,抱怨更厉害了可老公还是那样,你说你的,我就是不听,你能怎样?
有一次因为我在饭桌上又唠叨,他连饭也没吃,我就把饭到垃圾桶里了。气归气,想着第二天就好了,可是第二天他还不吃饭,这还蹬鼻子上脸了,我公公婆婆脸色也不好,我气急了,把门反锁上谁也不让进,和他大吵大闹一场,没把老公气着,把我自己气了个半死,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自己嘴真欠……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说了,看了非暴力沟通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表达的。
书中告诉我们如何表达愤怒:(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五分钟;(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他做的什么事让我们不爽;(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和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后来我试着做了,当我愤怒时,首先我停下来,静下来,什么决定也不做,心情平静下来后我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生气,老公一回到家,往凳子上一坐,拿出手机,看直播打游戏,家里的活是一点都看不见,菜该浇水了,不管,吃饭时把饭盛到碗里叫他,他还磨磨蹭蹭不想放下手机……
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呢?
想让老公体谅一下自己,在我做事时能帮帮我,玩游戏也增长不了知识,还让自己脑细胞死无数,想让他成熟一点,有空多陪陪家人孩子。
我的感受是我很难过,我需要老公对我的尊重和体谅。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像长颈鹿那样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回到开头,我们说的伤害别人的话,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斥责的话,都是看不见的暴力语言,只是我们没发现。

在生活中我们多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当你说话时按照这个顺序,一定能表达清楚你要说的话。汇报工作,说服别人,鼓励员工,教育孩子都可以用,就是棘手的事情也可以用。
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权宜之计。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人们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采取行动。在基于狭隘个人主义、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更是如此。视非暴力为权宜之计或对他人的顺从,并无益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
语言是窗,否则它是墙。用非暴力语言,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而不是用暴力语言伤人伤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