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耐人寻味值得赏析的。语言赏析的角度与方法有很多,皆因阅读材料及读者理解与思考的深度不同而异。这里,与各位朋友交流一下语言赏析的方略。
一、理解语言是前提。
理解语言通常应该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这就是说字词句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而不能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二、把握主旨是关键。
规范的文章都是围绕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选材的,那么其中组成文章的语言材料便是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这就启示我们赏析语言应该从分析语言形式入手来揣摩它所揭示的思想内涵。
这里以《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例进行以上两个层面的赏析说明。
首先是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要理解句意,关键是弄清楚句中“坐”与“于”两个词的意思,显然,在这里“坐”是“因为”之义,“于”是“比”之义。明白了这两词之意,诗句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停车驻足观赏这夕阳寒山之景,是因为石径两旁的枫叶片片红艳耀眼,胜过早春二月的鲜花。
显然,这个诗句前后内容互为因果。那么,这看似简单的因果表达又有何深意呢?
要对其进行深一层次的赏析就可以先从描写景物的方法入手。这里将“霜叶”与“二月花”进行对比,强调突出了霜叶的红艳灿烂。
接着,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是在写景吗?它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能探究并回答这些问题,读诗的情趣及收获就倍增了;但若就此打住,诗句的赏析还是不够全面或者说不够深刻。我们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探究。
三、联系生活更完美。

我们知道,阅读是在读别人的过往经历,却是用来指导或服务于现实生活的。那么,读者就必须将现实生活经验融入作品之中,这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阅读愉悦与思想启迪。
由此,我们可以在前面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联系当下生活作如下拓展性总结:“这个句子表面上只是在写枫林晚景,却揭示了一个生活道理,即经受挫折与历练的生命更灿烂更具魅力。此句情景理兼备,内涵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思维想象空间与深刻的启迪”。你看,这样一来,诗句的赏析不是更深刻更全面了吗?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作品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赏析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任何语言的理解赏析都必须在深入理解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去进行。
由此看来,赏析语言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读者认识水平越高,思考问题越深入,作品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会挖掘得更透彻。这样,作品的社会价值也就因此而彰显。
因此,赏析语言也是一件美差。愿与有此雅兴的朋友,共享文学创造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