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投资异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异类

《投资异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异类

作者: 常玉静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12:15 被阅读0次

《投资异类》讲的是一个异类的投资人王利杰,投资的异类创业者的异类项目的书。这本书中分享了作者在与创业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的创业者身上的一些特质,也分享了自己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对自己决策的思维一些思考,其中关于认知的部分特别深刻:

1.关于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作者说了什么,而是能在阅读的当下消化掉那些我们认为正确的、有启发的内容,把这些思想转化成我们的认知,并在未来的行动中成为我们决策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直觉!

2. 关于创业项目和创业者:

对于创业项目,投资者可能会提的问题:可能需要花掉多少钱?如果投的钱无法支撑到公司盈利,还需要找哪些机构继续融资?这个项目是否能说服更多投资人加入筹码?公司潜在的风险是什么?这个团队有多大的胜算把握?有没有潜在的竞争对手?技术门槛高不高?如果腾讯看上了这个生意也来做,你该如何应对?

而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具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自己创业项目的能力,比如我做的产品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和价值,产品应用的场景是什么,产品交易的流程是怎样的(生产、销售、交付),市场上有多少潜在客户,多少人的手机支持这个应用,下载安装难不难,用户使用的频率如何,产品在手机上是否稳定,体验如何。最关键的问题,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打算如何收费,通过什么渠道把钱收到,用户是否愿意付费,付费是否便利,何时能实现盈利,五年收入预期如何等等。

有很多工程师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的工程师背景,而是因为他进化成了生意人(商人)。他们敬畏技术,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他们可以在逆境中成长,快速进化成一个符合新时代环境的技术商人。

世界第一大谎言是成功没有捷径,而世界的第二大谎言是:竞争是公平的。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竞争,竞争的本质是优势碾压。用优势去碾压对手劣势的不公平竞争才是国家、名族、企业和其它组织的制胜法宝。

3. 关于人的思维:

自以为聪明的人类,其实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被自己主动或被动的“立场选择”引导了。可惜,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的“快思考系统”都会迅速选择一个立场——喜欢这个人或者不喜欢这个人。一旦这个立场在不知不觉中被选择,之后的“慢”思考系统都不过是在围绕这个立场寻找证据和论点而已。在我们生活和职场中,这种快思考斯通(直觉)先选择立场,然后慢思考系统(理智)寻找证据和论点去自圆其说的场景无处不在。

只有意识到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思考和行为,运气主动决策的99%,我们才能重新审视人生,重新定义“理性抉择”,才能用自我意识重新把我命运的选择权。抛开立场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对我们自身的思维进行思考,找到每个传统认知的元认知。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武器、最大的力量、最大的乐趣——掌握自身命运的乐趣。

(对于名校的迷恋也同样适用,但是所有的学校都不教创业)

4.关于认知:

什么叫做认知维度?当大家都在迷宫的二维世界随机乱闯或者有规则、有策略地试错的似乎后,我们要从更高的三维空间俯视整个迷宫图,直接找到最优路径,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出去,着就是认知维度的意义。提高认知维度,优化决策算法。

大部分创业者的认知有先天不足,所以失败是创业第一天就注定的。认知的升级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都要不断学习。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求教,最最终的是知行合一,学到了就要用,不要明知故犯,一错再错。先知先觉的远见也是企业家的核心素质,早入场,不管是因为热爱、使命或者远见,都是创业者应有的素养。

我认为,勤奋和努力的第一要务,不是埋头干活,也不是不断地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而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认识水平是一个认知良性循环,更高的认知水平有助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进入良性循环的认知能能力类似于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的算法”,让我们进入到不断自学习、自提高的上升通道。就像我们今年谈论人工智能的时候,总是要说机器深度学习(Deep Leaning)。

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无意识本能的驱使和控制”,甚至90%的行动是由“无意识本能”驱使的。10%的行动是由后天发展的“有意识的认知能力”驱动的。

认知能力对一个人行动的主导比例越高,人就越理智;相反,认知能力对一个人行动的主导比例越低,人就越不理智。只有“象与骑象人”达到和谐共处,骑象人看方向、看路、设定策略,大象执行,两者才能一起达到远方。

自由并不是摆脱别人的控制,而是意识摆脱低层次的本能欲望的控制。 想要颠覆旧的认知,建立新的认知体系,首先要承认我们的无知。只有用无知的空杯心态才能接受最新的认知体系,然后重新审视旧的认知方式中哪些依然有效、依然可以依赖,哪些必须被淘汰。人与人之间的认知鸿沟,就源于“是否承认自己的无知状态”。

认知的困境,存在于对工作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这些都需要后天去学习和提升。

5.还有一部分心灵鸡汤:

刘慈欣在《三体》中说:弱小和无知并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人的勇气能承担一切重负,人的耐心能忍受极大部分痛苦。有了着两者,在加上认知(智慧),似乎旧可以无往不胜了。

可往往我们遇到的大部分创始人是“勤奋有加而认知不足”。认知不足不是他们表现得无知弱小,而是他们表现得傲慢和自负——似乎已经知道了一切宇宙得真理,就差我们的资本注入。

每天跑步的人主要不是因为自控力强,而是通过努力爱上了跑步;每天早起阅读的人不是因为不爱睡懒觉,而是因为通过读书获得了更大的快感。要培养爱好而不是抵抗人性;要养成习惯而不是对抗懒惰。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唯有专注深爱之事,才是真正的归宿。因为基于热爱,会用百分之百的信心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虽然热爱并不能保证成功,但至少可以帮助团队提高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这是团队最喜欢的事,如果放弃,那就是能做“不那么喜欢”的事了。

自言自语:

2020年将要过半,真的过得很魔幻和艰难,因为年初的时候带着儿子回了湖北,受到疫情影响,在湖北滞留到3月17日才返回深圳。期间经历了紧张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后,回深圳老公4月12号入职创维,他的工作慢慢走向正轨后,我们的感情也回归到了彼此之初的状态。

但是儿子却再也回不到没有妈妈陪伴的状态,白天的陪玩,晚上的陪睡,让我早晨七点半起床跑步就算是休息,缺少独处的时间也让我无法拥有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

曾经做过一个白日梦,就是和一帮活好又逗逼的年轻人一起,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营销咨询、自媒体啥的),每年有1-2个月的空间时间出去放羊。可是回到现实世界,哪一个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不是一边苦逼自我怀疑,一边强力的推动自己和别人往前走。

想起之前冯总说的职场即修行的道场,曾经不以为然,现在想来对外有职业经理人稳定专业的素质,对内有苦行僧般的心态,生活才是最大的修行的道场。

虽然面对现实世界,遭受挫折在所难免,周国平有一本书《当你学会独处》,其中有一张讲人生的三重觉醒,一是生命的觉醒,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情感(如亲情、爱情等),不因财富、权利、地位等复杂的快乐而破坏了生命简单的快乐;二是自我的觉醒,人生中有真信念,事业上有真兴趣,这样你在为自己的信念和热情而付出努力,成就感自然也比单纯追逐复杂快乐的成就感要大的多,也快乐的多;三是灵魂的觉醒,也就是西方的信仰,自我意识的“魂”与肉身的“灵”(认知)相结合,与东方的智慧,智(我与外界)慧(合一);

第三点一直不懂,直到后来无意中刷到遭遇保姆纵火案的林生的视频,失去了爱人和三个孩子的他,经历了非人的痛苦之后,选择了承担起企业的责任,去探险去做公益,视频中对别人小孩那种关爱和笑透露出动人的悲悯,这种感情让人无比动容,可能这就是小我与大我的合一后的第三重觉醒吧。

有入世的能力,保证了凡尘一遭自己对所承担责任的不逃避,拥有了物质基础,做了想做之事,爱了心爱之人,体会了失去与得到的喜悦与痛苦;有出世的智慧,不停留与眼耳鼻舌身的主观世界,抽离出来去观察坐在阴影里的人的画面,也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觉察与克己之心,保证灵魂不被肉身所经历的挫折痛苦所累,保持了一定距离。

如果按照书中所说,现在碰到的也只是俗世中的一段插曲,不应该因此让世界失去自我这个个体,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特别,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段时间的反思与不间断的跑步、瑜伽、阅读保证了身体的健康与精神食粮的补充,自我价值的缺失,以及自我否定是每个人生阶段遇到挫折后都会碰到的问题,而女性特质中关于对错误的过度“反刍”也非常明显。

阅读让我更加理解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如何做到“省而不疚”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也通过学习冥想,对自己多一点宽容、耐心和同情心。

《象与骑象人》中的低层次本能直觉的我与自我意识的我,在通常情况下,两者并没有和谐相处,象不听骑象人的话,这种矛盾导致了知与行的不一致。

之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异类,就是因为认知与行动的矛盾,异类更像是因为长期训练之后达到高层次的本能直觉反应的状态,比如开车的老司机。

人类并不能像《西部世界》里面的AI机器人一样进入自我分析模式,并且自由切换模式以应对不同的环境,加上人类特有的情绪,每个个体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质,所以人真的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

认知的提升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展示出了自我对社会的认知不足,接下来世界经济格局和社会格局会进入一种非常规的状态。

正如HBO的神剧《西部世界》中,大boss为了维持现有的脆弱有序的社会,不惜牺牲所有社会中所有的离群者和异类一样,将他们从社会中分离出来,剥夺了他们产生破坏的可能。

而剩下的正常人,生活在AI计算出的人生规划中,每个人的命运已经无法被改变。比如男一号的命运结局就是因为抑郁症会在8-10年之后在海边自杀,还有一位陪孩子坐公交的母亲,看到的自己孩子的命运是在卫生间服药自杀后瞬间泪流满面。

当然,这些都是艺术加工后,把矛盾用冲击性的手法表现出来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现有的生活也很脆弱,小白有P2P,中产有原油宝,高产有停工的单价十几万一平的房子,总有一种方式被收割。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临这种环境时,可能更需要的是用一种修行之心,主动的去寻求内在觉知与改变,以期达到外在改变的目的。坚持不骄不躁的心态,和稳扎稳打长期主义的决心,让自我意识不断的训练和驯服那个心中鲁莽的大象,直到人象合一,也就是知行合一,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自己心中的英雄。

相关文章

  • 《投资异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异类

    《投资异类》讲的是一个异类的投资人王利杰,投资的异类创业者的异类项目的书。这本书中分享了作者在与创业者打交道的过程...

  • 你可以做自己的异类

    【人生是一场投资,你可以做自己的异类,生命将大有不同】 读毕《投资异类》,思想获得很大的启迪,这个自称投资异类的是...

  • 2020-02-06

    人从幼年时,就惧怕异类,所有与大部分人不同的人,都是异类。惧怕异类,又惧怕自己成为异类,每个人都要融入一个群体才可...

  • 投资异类

    投资异类作者是pre angel天使基金的创始合伙人王利杰,他也是最早一批参加以太坊众筹的投资人。这本《投资异类》...

  • 投资异类

    立场决定思维,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屁股决定脑袋。自以为聪明的人类,其实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被自己主动或被动的“立场选择”...

  • 清水湾梨园游记

    现代都市中,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田园梦,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陶渊明。 这个念头在我们到达符离清水湾...

  • 《投资异类》笔记

    (0)主要内容 蔡文胜,海泉怎么说 重新认识 本质(几个特点;概率博弈游戏)——历史的本质是博弈(历史视角) 三个...

  • 《投资异类》笔记

    关于作者 王利杰,天使投资人,王利杰先生2001年应届毕业并供职于华为,2011年创办PreAngel Fund,...

  • 《投资异类》笔记

    关于作者 王利杰,天使投资人,王利杰先生2001年应届毕业并供职于华为,2011年创办PreAngel Fund,...

  • 生命真谛(是生命而非物品)

    我为异类唱赞歌 因为异类是独一无二的 我为异类写诗歌 因为异类是新世界的孩子 我为异类建房子 因为异类是明天的开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投资异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异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wb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