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近总能看到很多的文字在说一件事情,那即是,做这件事有意义吗?想这个东西有用吗?学这个东西有用吗?看到的时候,觉得身边这样的人真的很多,但是看完之后,刻意的留意了一下,发现这种人还真的不少。或许我可以称这个叫做有用说。凡是去做的事情,都必须有用,没有用,就不去做了。这里的有用和有意义不是针对以大环境,不是针对于别人,只是针对于自己。一句话,有用则做,无用则停。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文方式,当这种有用则做,无用则停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开始对那些对着生活充满热情,对凡是都会去思考的人指手画脚的时候,就会有两种结果,一个是被同化,那么必然是立场不坚定,另一种就是坚持,说不好听了就是倔强,就是死磕。
话题得从哪里说起呢?最先看到这篇文章是好友Q分享的一个文章,看了之后,在后面留言了许多,之所以留言,是我很久以前再和同行聊天的时候,我有问过,平时除了工作,你会看看书吗?答曰,看啊。当时我以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于是追问,看些什么呢?答曰,技术方面的工具书。 ok,我已经失去了交流下去的欲望,因为在我看来,虽然技术书,只是一个工具,只是做成了书样子吧了,好吧,我现在将这种工具书认为是书,你不是极客,相比不是因为喜欢才去看的吧,大体原因估计也就是,看其他的书没有用,而工具书,对自己有用吧。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不能说什么,但是很明显,有用说这种状态比比皆是。
最近买了一个kindle,喜欢找一些不是很好读的书,放在里面,当然,里面也有好一些属于我喜欢的当代的作品,但是也有想要慢慢啃的书。就在我在网上找这种类型的书来试读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1"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盲点。摆脱我们自己这个时代盲点的最好方法,是去读读过去时代的书,看看他们当时的盲点."原因是这个网站上的书单,基本都是经典文学,例如:1984,资治通鉴等等,这种真知灼见,难啃的书。现在的我,看上一本这种硬书,需要好久才能缓过来,因为耗脑,之前夏天时看了一本《娱乐至死》我只能说这种书真的不好读,看了耗脑,太累。但是看完之后,就觉得在自己在看这个世界的眼观中发生了些微妙的改变。当然没有很好的坚定的信念,千万不要去读言辞激进的书。我在看郎咸平的书的时候,只能说万念俱灰,觉得活不下去了,没有对于这个大环境的深刻认识,和自我思考,对于这书本给我的东西,生生吞下去,不仅仅容易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噎死。
话扯远了,当我在Qzone分享了这句话,有人问,都跨了时代了,再去看上个时代的盲点,有意义吗?我只是淡淡的回答,历史上重蹈覆辙的多了。当然仅仅是历史,我们的一生,有多少重蹈覆辙的例子?当然,后来的回复,在我看来,已经没有回复下去的意思了。因为,留言者强调了一下,一个人改变不了历史,历史重蹈覆辙的必然性,以及历史的螺旋发展。这些所说的,内容已经脱离了我当时分享这句话的意义了。我们的确是沧海一粟,很不起眼,但是谁也说不准,我们会不会改变历史,当年的彭宇也没有想到,他去扶起老人的友善举动,会让中国的道德倒退了20年,对于他来说,他不曾想当历史的人物,却被历史的长河所记住。至于所谓的当今的微时代,以及自媒体时代,我们真的很难说,我们是不是会有一天改变历史,再者说,所谓的蝴蝶效应,以及群体效应呢?
我分享这句话的初衷只是,希望自己能告诉自己,是时候多读一些硬书了。或许这样说,有用派们可以能够接受一些,中国这30年发展的太快,一切变得太快,有时候来不及反应,来不及适应,来不及思考,可是这一切不是凭空出现了,历史的长河中,必然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只是我们知道的太少,或者说没有去思考。我只是希望自己再面对大环境的快速发展的时候,依旧能够有自己正确的想法,果断的决定,把握住机会。而不是被时间和高效的发展埋没,先是来不及思考,接着被迫放弃思考的权利。如果说到这里,还有人说:嘿,别思考了,思考有什么用?你要说,思考有用吗?可能没有用吧,或许还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不安。然而失去思考只怕是会带来更多不安吧。说到这里,那么........你选择放弃思考的权利,那么放弃就放弃吧。
这一年,我交了一些爱读书的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些书,老R是其中一个,我想用老文青去形容他,也不知道他乐不乐意。就像老R说的,“读书读书,当你开始思考了,你看书就会越来越挑,那是好事。”无论是上面那本在我还没有出生就出版的,对电视娱乐描写的无比透彻的《娱乐至死》,还是王小波一九九几年的《沉默的大多数》中文人的情怀。看上去,那些文字,一点都不过时,而且放在今天去看,依旧是那么的一针见血,值的发人深省。这两本书不多介绍,想看的,自然会去搜索,无意的自然会跳过。那些在网路上,以偏概全,以点盖面的网友们,大多是不去确认事实,不去思考,或者说已经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被牵着鼻子走的人们,大多也慢慢的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吧。
我现在依旧认为,读书是为了让我们不断的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发展,思考生活,审视自己,审视过去,审视未来,吾日三省吾身,若无思考,不要说一省了,就是年一省都做不到。
此文没有任何鄙视的意思,不过就是一家之言,只希望看完之后,大家能够共勉。
注释:
1.
克利夫·斯特普尔斯·“杰克”·刘易斯(英语:Clive Staples "Jack" Lewis,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常称 C·S·刘易斯 或 鲁益师,是威尔士裔英国知名作家及护教家,出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但长年居住于英格兰。他以儿童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而闻名于世,此外还有神学论文、中世纪文学研究等诸多著作。返璞归真(Mere Christianity)是他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C.S. Lewis: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盲点。摆脱我们自己这个时代盲点的最好方法,是去读读过去时代的书,看看他们当时的盲点。
C.S.Lewis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观念,它特别能看得见某些真相,亦犯某些特别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可以更正我们的年代所特有的错误的书,这些书便是古典书籍。。读古书并非因为前人有何神奇药方,而是可以减低读现代书所带来的盲目和危险。避免错误,最好是看未来的书,只是不可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