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被攻破后,后主刘禅的全家都要迁居到洛阳,临行时,没人给他打下手,十分纷乱仓猝。
蜀汉的大臣们没有随他去洛阳,只有秘书令郗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张通,这两位舍弃了妻儿老小,单身随刘禅而行。
刘禅在郗正的导引帮助下,才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合乎礼仪,没有出太多差错,刘禅慨然长叹,恨自己知道郗正太晚了。
到了洛阳,晋王司马昭请刘禅一起宴饮,为刘禅表演蜀国的歌舞,旁人都为之伤感不已,而刘禅却高高兴兴跟平时一样。
晋王司马昭对贾充说:
人之无情,竟然到这种程度,就算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平安,何况一个姜维呢!
过了几天,晋王问刘禅说:你还思念蜀国吗?
刘禅说:在这里挺好,挺快乐,不思念蜀国。

郗正听到后,就对刘禅说:
陛下,如果晋王以后再问,可千万不要这么说了,你应该哭着回答说:‘祖先的坟墓,都远在蜀地,我常常西望,心中悲伤,没一天不思念。’然后闭上眼睛。
后来晋王又问他,刘禅就像郗正说的那样回答了,晋王说:你说得怎么像郗正的话。
刘禅惊讶地睁开眼说:确实是郗正教我这么说的。左右之人都哈哈大笑。
参考《资治通鉴》
评论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在嘲笑刘禅憨态可掬。却忘记了在刘禅后面的那个人,郗正。
郗正舍弃全家老小,帮助刘禅顺利到达洛阳。展现了高度的爱国情怀,被称为是蜀汉最后一位忠臣。
很多人有一个疑问,就是说郗正既然那么有才,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亡国了才发挥自己的才干?其实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郗正地位不高
郗正在蜀汉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他几乎都没有上朝参议朝政的资格。
蜀汉朝堂上,除了几个能说得上话的文臣武将在,还有就是黄皓这些人。
根本没有郗正的位置,他就是想说话,也没人听他说,所谓人微言轻,地位不高,也没人把他的进言当回事。
第二,郗正心不在此
大家都知道,郗正是个文人,由于职位低,他并不参与太多朝政,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写书立说,他写的《释讥》就非常出名。
所谓心无旁骛,既然天天闭门写书,朝堂上的事,知道的也少。他既然不知道亡国,当然更不能提前给阿斗进言!
第三,蜀汉没人了
郗正本是忠义之人,郗正跟着阿斗到了洛阳,蜀汉的官员们在魏依旧各司其职,唯独阿斗不能继续做汉主。
阿斗的身边只剩下了郗正一个人,这个时候,主公受辱,郗正再不挺身而出,为主解围,那么他还有脸立于天地间。
只有告诉阿斗该怎么正确回答,才能保住蜀汉最后的尊严。
对此,你们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