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什么呢?好遥远,好缥缈的言语,能不能说些接地气的话。柴米油盐,还是打工赚钱?家长里短,还是生活如此美好?要么历史长河吧,河山风情也行……
我有多久没有学习了呢?说的是昨天的今天,还是今天的明天?时间有多久?青春转瞬间。健康有多久?岁月依荏苒。
从做白酒到现在也有十年了,中间隔了四年。十年前的请吃、请喝、请洗、请唱到现在依旧在人群中照做着,只是十年前的那些人,已经厌倦了。
身边有个老兄,十年前杜康的区域,现在我的同事。他对《道德经》了解很深,哪一段哪一句都讲解的不错。这些天他随我一起在练字,有关诗词是他的弱项,所以,相谈还不错,对这位老兄,我还是很敬佩的。人群中,看不到,言语间,显水平。
他在巩义上街找原来的客户,人都是十年前的人,人也都是十年后的人。仰韶酒的区域也在找这两个地方的经销商,这两个人常碰到,在客户的酒桌上,在客户的茶社里。两个客户都说了同样的话,仰韶的李军伟不如宝丰的任军伟。
他们认识十年前的老任,知道那个时候的他,更明白现在的他,常在学习《论语》《道德经》之类的,谈话做事与十年前有了明显的不同,跟学习国学经典人一起做事更让人放心。我没有见过李军伟,可能他还是原来的套路吧。
在一起喝过酒的人有很多,在一起疯过的人也很多,精神层次碰撞出火花的人又有多少?在一起能够探讨哪一句国学经典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样的理解,我又有什么样的分享,相谈甚欢。这样的交流是不是更让人愉快?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个人呢?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国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人说这个社会日新月异,是啊。国学是根,是泥土,离开了根和泥土其他的都是浮萍,怎么还能说日新月异呢?一个学习《论语》大姐说,学习传统文化让我觉得更有勇气,觉得不害怕。以前做的生意也不小,但是见到一些领导或者生意更大的人总是没有底气,现在在《论语》中慢慢的找到了自信,有了更足的底气!
认准了,就去做。慢慢来,有了一个不变的方向,慢慢要求自己去贴近书中的标准,更加自律,也常常考虑眼前的事,修行自我是让人快乐安静的事,心安即故庐,德行自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