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也只是喊喊而已,没有什么实效。每年看样子都是要动真格的了,但是每年都看不到真正地“真格”在哪里!不知道减负是不是从城市首先开始,也许农村还没有这么快吧。
2014年的3月26日,教育部下发的《全面启动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的通知,而且还说到,如果减负的工作落实不力,校长将被问责。
减负,谈何容易!
减负的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部分。要学校减负,必须从社会抓起,必须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全力配合才有可能达到减负的目的。单单在那里高声大喊:“减负,减负啊!”就好象是只打雷,不下雨的天气一样,又有什么用?单单要求学校“减负”,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真正地将减负的工作落到实处!
要减负,就要让教育资源分配公平。
所有的学校,除了地域的差别以外,应该都是一个模式,一样的校舍,一样的设备,一样的师资,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校就是一个进行教育的平台,没有必要附有太多的内容,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指导和强制的要求,无论贫穷和富贵,同在一片蓝天下,都应该拥有平等而公平的教育权利,都应该能够接受得到平等而公平的教育!
可是现实不是这样的,也许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地理条件的差异,城市的教育,绝对好过农村,发达地区的教育,绝对好过贫困地区,优秀的老师大部分都在优秀的学校里。
有一句话不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么!
看看那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传说”中比较优秀的学校里去,完全不顾路途遥远,完全不顾让孩子变成另一种留守儿童——留校儿童!看看那些优秀的学校,一个班就有七十多个学生,严重超编啊,老师照顾得过来么?即或是老师的水平再高,也是精力有限啊。看看那些比较薄弱的学校,一个班级也就三十个左右的学生,老师是能够照顾得过来,只是可惜师质较差,学校的资源欠缺,教育的效果也总是不够理想。
还有优秀学校周边的房子贵得离谱,是什么原因?还不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造成的么!形成了传说中的“学区房”,累的是谁啊?苦的又是谁呢?
如果所有学校的资源都是公平的话,当然不敢说绝对公平,哪怕只是稍稍公平一点点,我相信大多数的家长,没有必要舍近而求远,将孩子送到外地的“优秀”学校去。把孩子送到外地去读书,不仅增加了家庭的开支和负担,而且小小的孩子也得不到亲情教育,而且小小的孩子也得不到智商的促进和培养,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啊!
不过我们现在也欣喜地看到,到处都是“发展均衡教育”的标语,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会得到改善!
要减负,就要废除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分数给老师定绩效。
可是,如果不考试,又怎么能检验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又怎么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成绩?又怎么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好坏?特别是小升初、初升高,如果不考试,又怎么选拔人才,难道人人都可以进到最好的高中么。
老师,就是一个凭着良心做事的职业,就是要对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信任,过分地用“细化和量化”来衡量一个老师的劳动成绩,可能有失公平。因为有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学生要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明白其中的涵义,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而这个“明白其涵义,理解其精髓”的过程和结果,考试无法检验,分数无法衡量!只是老师这一句话的功劳,因为无法检验和衡量,就有可能被忘记和埋没。
也许考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只是不应该给考试添加太多的附加内容和条件。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根据这个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根据这个实际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找到自己应该要努力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每一次考试,都应该非常非常的平淡,而不是以此给学生排名次给奖励,而不是以此给老师定绩效,否则就让考试变了味,也让考试失去它本来应该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也让学生和老师在面对考试的时候,都会有一点点本能的担忧和害怕。
减负,谈何容易!
减负,学校不敢,也没有办法做到。
特别是私立学校更是没有办法做到,如果减负了,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明年的生源在哪里?没有了生源,老师喝西北风去?老师喝西北风去了,学校岂不是要倒闭?学校倒闭了,所有的投资亏本了,问谁去要回来?所以减负牵涉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现在的趋势是,种种的迹象表明,减负,不仅小学、中学无法减负,而且已经延伸到幼儿园的幼儿身上了。
新《纲要》明确规定,“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可是大多数的民办幼儿园能够做得到吗?
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敢,主要原因就是生源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利益的问题!
如果真的执行“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就会很少的,那么家长就会不满意了,家长不满意,幼儿要么不送了,要么就转园了,生源就少了!生源少了,幼儿园的收入就会减少!如果幼儿园的收入减少了,幼儿园又怎么可能下定决心去减负?
但是,家长和幼儿园有没有考虑如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家长因为没有教育知识,不懂得教育的内涵,但是又非常着急,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起跑线,其实也就是一个所谓的“专家”说了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让商家嗅到了其中的无限商机,进行大肆地宣传和鼓动,再加上一些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把整个社会和家长忽悠得一蹋糊涂。商家的目的达到了预期效果,甚至比预期效果还要好——掏空了无数家长的腰包,商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呵呵大笑,但是另一个预期效果也很明显——害苦了无数的孩子,让无数的孩子失去了几许纯真和欢笑,只是商家不愿意去面对和考虑。
可是另一个大学教授说:“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把孩子搞死在起跑线上!”由于这一句话可能没有多少商业的价值,商家不会去包装、去宣传、去鼓动,所以这一句对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话,却很少有人知道。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地“马拉松”长跑。“起跑线”真的不重要,也不要想着“马拉松”是一场赛跑,它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就可以了。可以相信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在通往罗马的道路上,绝对没有简单和捷径,也不可能全部都是鲜花和掌声。如果有人告诉你,有直通罗马的直接和简易的通道,而且只有鲜花和掌声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因此要付出高昂的费用的时候,仔细想一想吧,是不是有这个可能?
幼儿园知不知道“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呢?也许有的幼儿园是真的不知道,特别是偏远而贫困的农村幼儿园。就拿我自己来说,在没有参加园长培训之前,我还真的不知道这个道理,也不知道还有一个新《纲要》的文件。即或是有些工作已经做了,也不知道这是在“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而已。
好在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基本上大多数的幼儿园,也包括一些农村幼儿园,都已经知道了新《纲要》的存在,都已经明白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道理。值得可喜可贺!
问题是家长不懂得新《纲要》,不明白如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只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是读书写字,这是唯一的目标和任务。
一些幼儿园明明知道“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明明知道“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但是为了争夺生源,为了保守利益,也就只好迎合部分家长的需要,你不是要读书写字么,那还不容易,也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用大量的时间来教孩子读书写字,甚至不惜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
已经有好几位教育局的官员在会上说:看看现在的一些小学生,甚至初中生,他们写字的姿势是不对的,他们的手指大多数都已经变形,这就是因为写字过早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幼儿年龄过小,力量不够,所以就要使劲地握笔,使劲地写字,时间长了,从而就养成了不好的写字习惯,从而就让孩子的手指变了形。
减负,谈何容易!
退一步来说,因为有校长问责的制度,学校可以减负,但是学生就一定能够减负吗?
我看未必!
学校减负了,可是家长不敢减负,只要家长没有减负,学生就不可能减负。学校减负了不要紧,还有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年头只要有钱,想上什么样的补习班就会有什么样的补习班。这年头只要有钱赚,想上什么样的补习班就会有人开办什么样的补习班。
每当在开学的时候,每当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学校的门口总是聚集一部分人,发传单,递名片,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应有尽有。
只要有一部分的学生,哪怕是少部分的学生,参加补习班以后,在短期以内,那成绩肯定没得说,那么其他的家长就会纷纷效仿,那么其他的学生就会不得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尽管学校的授课内容,很多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重。靠题海战术,靠刷题来过分地追求分数,平均分数已经越来越高,甚至有可能达到平均分数就是满分的可喜成绩,负担又怎么可能减轻呢。
最终的结果,学生的减负从何谈起?
减负,似乎成了教育的一个想解而又无法解开的结。减负,谈何容易!减负的工作,任重道远啊!
但是,无论道路有多少曲折,我相信教育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深入,随着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深入,减负工作就会真正地落到实处,终会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终会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