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教官复员,赵英男向他敬礼,他想以军礼还之,可是手举到胸间,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没有资格行军礼了。那一幕,让很多人心酸。一个能力很强又很努力的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他说因为他太倒霉了,其实是因为他情商太低。

处理问题手段过于强硬
戴教官军训几个月,不但没有收服这群大学生的心,得到尊重和爱戴,反而拉了很多仇恨。主要是因为他处理问题的手段过于简单粗暴。
戴教官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他尽职尽责,以至于他本人也像冷冰冰的规章制度一样刚直不阿。
赵英男不舒服,又不肯搞特殊休息。秋水借法律条文提出休息是他们的权力,戴教官没办法,只好让他们休息。可是他觉得这样违背了军训的初衷,于是吃饭时说,他们今天休息的时间太长了,需要加练。
孙教官让他不要这么较真,就当给赵英男个面子,可是他不听。其实,军训多练十分钟、少练十分钟真的有那么紧要吗?他是咽不下那口气。可是,强硬根本不是解决之道。

于是就出现后来的事情,他责骂秋水,导致了班级群殴事件;他针对肖红,出现了肖红捉弄他的事件;他揭穿杨玥,让杨玥对他心怀不满……
他本来可以用对待王秀玉的态度去对待大家,也许,大家会理解他、支持他,并会努力在军训中做出好的成绩。可是他偏不,他以为,用强硬的态度,用冰冷的条例就能让这一群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屈服,可谁知,青春期往往是压得越狠,跳得越高。
戴教官要面子,秋水、肖红和杨玥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被侵犯,于是两者形成对峙之势。处于优势的戴教官不反思自己的做法、不转变自己的作风,处于劣势的学生只好以自己的形式反抗,矛盾越发无法调和。
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更何况带好一个队伍,最主要的是收服人心。人心齐,万事易,心不齐,办事难。当他看到班级问题的关键是肖红时,应该做的是如何收服肖红,而不是想尽办法让她屈服。
他的失败,就是因为他情商太低,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碰硬,结果两败俱伤。

应急应变能力差
他收到王秀玉的情书后,第一反应是要找她谈谈。孙教官说不可以,晚上熄灯后去找女学员聊天,这不是找事吗?然后孙教官又说,这事啊,会影响你的前途。你看你刚刚背了处分,这事再一闹,你就得复员回家啦。
这句话踩到了戴教官的痛处,他一激动,就把信拿到了参谋长那里。他的想法是,拿给参谋长,把问题交给组织解决,最起码说明了自己的清白。
他说他喜欢王秀玉,所以想以这种方式让她恨自己,恨得越深,忘得就越快,因为他俩根本不可能有未来。他说他了解王秀玉的敏感自卑,那他应该想到后果。
可是,他当时一激动什么后果都没有设想。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就是告诉我们做事前不要凭一时冲动。拍脑瓜做出的决定,往往会让人后悔不已。
应急应变,就是考量一个人在紧急关头,怎样用最少的时间做出做好的决定。急中生智的能力并不是谁都能有,那得建立在不断反思的结果之上的。

可是他明显缺乏思考能力。他和孙教官抓到秋水和赵英男在广播室私会,赵英男说是自己原因,孙教官立刻就放了他们一马,戴教官却不明白为啥。
戴教官看到晚上有人钻进女生宿舍,非要进去检查,受到赵英男的极力阻止还不知进退。孙教官再三提醒,他依旧不开窍。
所以说,戴教官最缺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他是一根筋,看问题只能看到表面,处理问题只能凭直觉和经验,平时还不要紧,可一遇见紧急情况,就会容易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遇见紧急问题。因为对他来说,啥事情都紧急。
王秀玉情书事件,他本来可以静下心来认真考量该去怎么做,可惜他凭借一股冲动,酿成了两个人的悲剧。
他不是因为太倒霉了,他是因为太不善于处理问题了。一个人要想成长,必须提高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前提是学会思考。

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戴教官本来有锦绣的前程。从赵英男和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戴教官本来是参谋长的勤务员。跟着领导能得到最快的进步,这是共识。可是他却因为赵英男不喜欢他而被参谋长嫌弃。
且不论这事情的真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赵英男确实不喜欢他。赵英男不喜欢他的原因,我觉得肯定是嫌弃他太过死板、不懂得人情世故。
作为领导最亲近的人,得不到领导家属的认可,是件可悲的事情。也可以从中看出他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他和孙教官一起搭伙训练,可是他并不了解孙教官,孙教官一直想取而代之的心思,他并没有察觉。
王秀玉这件事,孙教官也有私心。他其实早就知道直接告诉王秀玉是最好的办法,但他没有拦戴教官找参谋长的脚步。他想把事闹大,然后坐收渔人之利。

电视剧用了几个细微细节表现孙教官的心理活动,一个是戴教官去找参谋长后,他在宿舍里翻书,嘴角微微一笑。一个是他去看关禁闭的戴教官,说他也是事后才悟到的那一瞬间的纠结。还有他再三说,甚至发誓说他真的不是故意想害戴教官的。
戴教官与孙教官搭伙快一年了,戴教官居然没有看出孙教官的企图,不知道是戴教官太傻还是孙教官太精。
我相信孙教官绝对不是有意陷害,但他对此事乐观其成,不然他也不会在戴教官面前再三表明心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戴教官身为团队领导,把握不好副手的心思,自然处理不好与副手的关系,也得不到副手的真心相助,反而可能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刻,副手给你一个反作用力。
戴教官在关禁闭时抱怨,他没黑没白地干,结果却落得这么个结局,太倒霉了。可实际是,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不知道究竟在哪出了问题,将来不管做什么事,依旧无法成功。
所以说,人啊,光努力不够,还得不断自己的情商才行。
明天可能有事,可能没事。有可能会更,有可能不会更,这个……看心情吧。O(∩_∩)O~
《春风十里不如你》系列剧评:
网友评论
------我觉得其实戴教官也挺矛盾的,作为一名军.人该怎么去带军训呢?部.队里是怎么训练他的,用过哪些方法使他服从,作为他的从军经验以及部队要求的作风,相应的他也会这么去训练这些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与他当初从军经验是不同的,区别在于身份不同。部.队里讲究服从命令,令行禁止。戴教官当初作为一个新兵入伍来到部.队,从此身为军.人,是没有话语权的,或者说是没有自我的,也不被允许有自我。他是一个人,但也只是一个只能服从上级命令的一个人。他当初也正值青春叛逆期,话说哪一个新.兵入伍时不是正值青春叛逆期呢?!但是部.队是一个什么地方,就不怕你有个性,就不怕你叛逆,有的是方法治你,别拿你的脾气说事 行不通,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所以,当青春叛逆碰上雷霆手段,碰上铁的纪律。也只能成为一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绵羊。这无关软弱,这关乎生存选择的问题。把你变成小绵羊教化起来就容易多了。再反观军训中这帮学生,军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体验和新鲜感罢了,当用军.队的纪律来管束这些学生时,学生们会觉得有必要较真吗!于是起了逆反心理。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点是:其实戴教官不是真的强硬!不是他不想强硬,实在是他做不到很强硬,他也只是一个在部.队里听从别人命令的一个兵,部.队这种地方确实能把一个人的坚韧和毅力磨练出来,但是关于强硬,关于领导能力却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真正强硬必经过战斗,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但是和平年代显然部.队里仅是训练而不是战斗,甚至连打个架都会受到处分,何况每天训练那么累,战.友之间都成了彼此相扶的难雄难弟,都是泥菩萨过江哪有心思再战斗。再者部.队里纪律严明,讲究军民一家亲,不允许与老百姓产生矛盾,军训的学生其实就是老百姓,所以很多时候作为一个教官他发现学生有了逆反情绪时也不敢逼之过甚,怕的是悬在头上的上级的那把刀。而且这些学生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军训,学校其实就是社会中,整体自由散漫惯了的一种环境,如果这些学生真的是当兵,真的是在部队,逆反心理保准给你铺的灭灭的,不起波澜。当然,戴教官的文化程度也不得不提,部.队里普通士兵普遍文化程度都不算高,认知能力有限,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够灵活也是有的。军.队是一个武装集团,一个极其有力量的机构必须有铁的纪律,和不自由。所以说强硬没错,只是戴教官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内涵真的强硬。毕竟强硬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和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