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本号开通以来,算上这篇,这几年一共也写了93篇文章了。自2019年伊始,我曾设想每周写两篇文章,准时发布。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写文章本身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但更大的原因是肚子里的墨水用光了。
我的文章,和其他任何文章不同。其他看上去写的很不错的文章,都是从事实出发总结归纳出结论,列出了很多事实,通过一些煽情的文字承上启下讲故事,最后的结论看似十分雄辩,然而唯独缺了推理。没有推理的文章,他的总结归纳也全是他一厢情愿的,自己的想象,故可称之为“这不科学”。
我的文章通篇讲的都是逻辑,都是因果推理,讲的都是最为关键核心的道理,颇有哲学意味。一般的,非常确定性的,按部就班的题材,比如编程技巧,最新技术,这些东西我的文章一概不涉及,我的文章只关注如何从现有的东西推理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思考过程,然后该结论就可以用来判断更多世界上的事物,或者就是阐明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以其能将其轻重缓急辩个明白,又或者就是对一些大方向上的深度思考。
所以我的文章是极其硬核的。如此硬核的文章,写作的时候是需要耗费很多真气的。最大的难题是得到一个硬核的题目有时候需要运气,比如洗澡的时候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题目。因此坚持一周两篇,坚持了一段时间,心中能想到的也基本都写了,而补充新的墨水又需要时间。因此后来就也没有坚持下去,这几个月来又都是回到了随机发文的状态。
因为我的文章过于硬核了,所以注定观众是小众的。就算是朋友圈的业内人士,能坚持看过我两三篇文章的人也为数不多。这就注定了我的文章一般阅读量都比较少,只有那么几篇有过大几百上千的阅读量。有时本人也很矛盾,一方面觉得写文章主要是锻炼自己的思考和写作,有多少人看并不重要,另一方面又觉得,既然都写了那么能多点人看总是好的。
后来我想通了,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答案当然是全都要。首先必须肯定写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有多少人看,然后也必须承认有多点人看总是好的这个次要目标也很有意义。
所以现在我写完一篇文章,都会放到简书上去,因为微信是个封闭的系统,而放到网上去了以后文章被看到的概率就会大了点。比如我有一篇写测试工程师今后会没饭碗的文章在简书上的留言火药味很浓,后来我删掉了一些人身攻击的评论。
微信这边,我也会发文章,但因为我的文章过于硬核,浸透了独立思考和怀疑论,所以有些结论与共识而言是会意见相左的,简而言之“政治不正确”。我也要混口饭吃,所以对于这些过于尖锐的文章,我就不会发在微信上了。但简书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首先它是个小众网站而且SEO做的很差,第二它的审核又严,我好几篇文章过不了审核。
最近,我开始打造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等它完工以后,以后我的文章就只放到我的个人博客网站上去了,我自己做SEO,争取网站能在百度搜索到。说到个人博客网站,我也觉得很奇怪,有些人号称前端大神,自己的博客网站却长的那么丑,写的文章其实也都是工具类文章,阅读量却很大。还是工具类文章有市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