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天下动乱,群雄并起。
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绝纶的历史大剧。
这些英才豪杰,把人类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
诸葛亮更是羽扇纶巾,妙计频出,凭他的文韬武略,硬是让穷途末路的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了蜀汉。
他仅凭一个“骂”字,噎死了王朗,仅凭一个“气”,憋死了周瑜。
其智谋出神入化,匪夷所思,达到了人类智慧的顶峰。
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有一个比他大2岁的书生,也是用一个字,让诸葛亮束手无策,命陨五丈原。
他比诸葛亮更聪明,谋略更胜一筹。
这个让诸葛亮头疼不已的对手,是司马懿。
01 司马懿所处的环境比诸葛亮要复杂得多
诸葛亮24岁出山之后,很快摆平了不太服气的关羽、张飞,刘备集团里,几乎没
有反对之声,运作起来得心应手。
刘备托孤时,要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无能的阿斗干别的都不行,这一点却忠实执行了,对其言听计从。
因此,在西蜀,没有一个人敢犯皇帝亚父的天颜,在朝中,诸葛亮几乎没有政敌。
诸葛亮火烧博野之时,司马懿还只是曹操手下一个负责写写划划的小秘书。
之后一路升迁,一直做到征西大将军,负责防御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北伐。
一个要攻,要北伐,打出的旗号是恢复中原。
一个要守,要把蜀汉困在小小的益州。
于是,两个人就有了扯不断的交集,不断较量着双方的意志和谋略。
但,司马懿所处的环境,比诸葛亮要复杂得多。
曹操在世时,就对他的儿子们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曹操是把他当作鹰和狼的,本事大得很,但一定要提防,不能给兵权。
曹操可谓目光犀利,毫厘不爽。
司马懿是四朝元老,纵使曹睿让他当了征西大将军,在洛阳朝中,从皇帝到权臣,都对他有很深的戒心,还时有谗言。
诸葛亮只有一个敌人,即曹魏。
只有一个任务,北伐。
只有一个手段,诉诸武力。
虽然国小人少,但,没有其它的羁绊。
司马懿就不同了,他要防蜀,朝臣要伐吴;他要徐图缓进,以逸待劳,皇帝和朝臣却是势骄焰炽,力求速克。
战略方向和战术运用上和他南辕北辙,所以,他既要内耗,又要外战。
诸葛亮心无旁顾,司马懿却要应付八方。
02 他得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
诸葛亮是蜀国实际的统治者,阿斗又懦弱,群臣也习惯了诸葛亮的一个人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是执行。
他只要安排好后勤,余下的就是一意北伐。
司马懿不一样。
他清楚,功高就会震主,也会引起同僚嫉妒。
对于同僚,他只能适度退让,避免锋芒毕露,但又不能使人觉得,他是无足轻重的力量,这个度,他必须把握好。
对外,他不宜急于和诸葛亮决战,可以徐徐而图,在耐心中等待,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又不能不打,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战果。
他面临的局面是,太辉煌,同僚嫉妒,主子猜忌;如无所作为,有可能被罢黜还乡,一败涂地。
就好比走钢丝,必得小心翼翼地,不偏不倚,稍有闪失,就会从空中跌落。
于常人,是一种忍受不了的煎熬;于他,却要发挥成一种艺术。
在和高调北伐的诸葛亮的博弈中,他必须把握得分毫不差。
第一次北伐,马谡失了街亭,司马懿率15万大军蜂涌而来。诸葛亮当时兵不过千,情急之下,上楼弹琴,《三国演义》渲染司马懿听琴音如行云流水,断定城中必有伏兵,立马下令:快跑。这其实是罗贯中的天才想象。
司马懿精明到了极点。
如果这出是真的,司马懿一下子就能知道虚实,即使不知道,他带了15万人马,还不能一探虚实吗,用得着掉头就跑?
他清楚,如果一下子擒住了诸葛亮,蜀国就完了,魏国没有了强劲的对手,朝廷还用他司马懿干什么,狡兔死,走句烹的故事,以住的历史还少吗?
给朝廷留下一个对手,就给自己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赢不能大赢,输不能大输,攻不可太攻,守不宜大守。
这种分寸感的掌握,比诸葛亮要难多了。
但,司马懿还硬是掌握得毫厘不差。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03 诸葛亮急攻,司马懿缓熬
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次最多只能带一个月的干粮,吃完了,仗也只能打完,诸葛亮是计算着干粮打仗。
这就决定了诸葛亮的北伐,必须是速战速决的短期行为。
司马懿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他和诸葛亮的对决中,绝大部分只用一个战术:熬。
你攻,我就坚壁清野,缩在城池中,高挂免战牌。
等你的干粮吃完,也等你的耐心耗尽。
五丈原之战时,诸葛亮军队本来求战心切,士气正旺,可司马懿就是不出战。
诸葛亮得窥天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心中更加着急。
历次北伐远征,耗费巨大,加之蜀汉国小人少,兵力不足,所以必得速战速决。
可司马懿就是不出战,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怎么办?
诸葛亮派人到阵前叫骂,司马懿不理不睬。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
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了一件妇人的衣服,以辱其妇人之胆,不敢与之决战。
给了张飞之流,早气得哇哇叫,打开城门,跃马挺枪冲了出来。
哪知司马懿竟当着使者的面把衣服穿到了身上,还笑嘻嘻地问送衣服的使者:你看,我穿上还挺好看吧。
没有相当的定力,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没有冷静的思维,是过不了这个坎的。
因为,对付诸葛亮,一个熬字就足够了。
时间,站在司马懿一边。
论国势、兵力、耐心,他只要熬下去,诸葛亮必败无疑。
况且,对司马懿而言,他不仅要熬败蜀汉,还要打败东吴,最后还要打败魏国。
这一熬,把诸葛亮熬死了,最后,命陨五丈原,年仅53岁。
而司马懿却把自己熬到了72岁,给子孙们奠定了西晋的基础。
诸葛亮骂死了王朗,气死了周瑜,最后,却被司马懿熬死了。
诸葛妙计安天下,司马谋略胜孔明。
PS: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