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一个人在世间活出卓越的生命,像伯夷叔齐那样德昭后世,就是获得了不朽。刘禹锡对天人关系的看法与司马迁接近,意义追求和价值期许都在人道之内,个体生命的圆满是通过群体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实现的。他相信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人的德行可以制服不可测的命运。这就是他屡遭政治打击却从不沮丧,反而更加积极对待人生的原因。
一个人的宇宙观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决定了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对刘禹锡来说,自然的天道不足持,人事的作用才最重要。因此,每当他游览名胜古迹之时,看到的常是朝代的存亡兴废。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坚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汉寿城春望》
这首诗作于刘禹锡在朗州期间。汉寿城始建于东汉,取汉王朝万寿无疆之意。到了唐代,这座古城早已衰落废弃,荒祠古墓前长满荆榛,田里的牧童焚烧着草扎的祭品,路上的行人观看着墓前的石麟。经历岁月的风霜,华表早已半圮,碑文也漫患难辨,昭示着这世上没有一个王朝能万世一系。诗人最后笔锋一转,想象人事代谢的法则,古城的未来还会恢复繁华景象。
诗中毫无被放逐的悲戚与吊古的感伤,诗人坚信时间的评判,人世的一切都随时间的变迁而流转,没有永久的繁盛,也没有永久的衰落。
刘禹锡从来都不相信天命,他只相信人事的是非兴废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