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多从医院体检完毕匆忙往家赶,坐在公交车上禁不住泪流满面,内心痛哭失声。想着妈妈下午一点就要搭乘别人的车回信阳了,她这次是因病住院来郑州在我家住了这五十天。
这么长时间我除了周末在家能陪陪她,几乎天天都是早出晚归,把她一个人扔在家里。回想起她每天下午6点左右都打电话问我几点回家,说是要等我快到家时再炒菜,省得炒的早了,饭菜凉了。我总是不以为然的说,你不要等我,你们先吃就好了。
那时,我不曾体会到她的内心,是总盼着我每天早点回去,已解她蓄积了一天的孤独寂寞,无人诉说无人交流的孤独寂寞。
尽管我每天晚上都会问她今天下楼去转悠了吗?有没有跟人聊天?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腰腿有没有疼?这次的手术和住院治疗虽说效果不错,妈妈的身体状况却大不如以前,让她从一个健康的老人一下子进入有病老人的行列。尤其是精神状态明显消极脆弱了许多。
2017年的10月份是妈妈的灾年灾月,那天晚上,妈妈在厨房里炸丸子劳作了一下午,吃了晚饭收拾好厨房,她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就在她散步回家过马路的当口,从坡上下来一辆载着三个人的摩托车,从背后把她撞倒在地,造成腰椎骨折。顿时,一个天天照料一家人三餐还骑车送孙子上学,不知疲倦的母亲,原本是家里的棒劳力,一下卧床不起,成了需要人端屎端尿、喂水喂饭的病人,这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
然而,祸不单行更难受的是,因为卧床时间太长,引发腿上静脉血栓。又从县城折腾到郑州住院手术后一个多星期才出院。虽说出院了,但这么一折腾算是伤了老太太身体的元气,腰和腿也很难恢复到之前的状况,而且需要每天服药。
原本我的侄儿那时5个多月,家里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下连自己还需要人照顾,额外给孩子们造成的负担,让妈妈心里很难受。从医院出来,我让她先别回信阳,一是刚出院,先观察一段,毕竟有什么情况在郑州去医院更方便。二是回家她不但帮不上忙还需要人照顾,在郑州我可以照顾她。可事实上,我又哪里照顾她了?早出晚归瞎忙活,她自己在家照顾自己。这个倒还好,因为医生交代她必须适当锻炼活动。关键是,在郑州她总觉得不是她自己的家,心里没有归属感,加上陌生的环境,没有她的社交活动圈子。天天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在小区院子里偶尔转转。加上身体病痛的折磨,使原本多思多虑的妈妈精神更加消极。
一个人的时候她总是想着这个孩子婚姻不幸福、那个孩子工作不稳定,用她的价值观操着一颗母亲的心,愁上加愁。来郑州住的这五十多天,她不住的念叨: 你们(指我和妹妹)一心要来大城市(我老家在县城),原来活得这么累,生活质量这么差。早知道这样,不如在县城,离我也近,活的也轻松。听着她的念叨,我也着实后悔了,忍不住在心里畅想一番假如我当初不留在郑州而是回到县城,过的那种自在逍遥的慢生活。可是,还没等我畅想完毕,妈妈连连的叹息声就打断了我 :一切都晚了!
是啊,人生没有假如,也不能重来,只能拼命抓住当下。
在郑州这段时间,我没能照顾好母亲,倒是因为她在这儿让我感受到被人依赖被人牵挂被人需要被人关心的温暖。有妈的孩子是块宝,不论你多大年龄!
回到家,我和妈妈赶紧做饭吃,又嘱咐她回去后要注意身体要乐观要照顾好自己。下午一点,准时送她坐车走了。我自己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午后的阳光依旧温暖,窗户下那颗茶树上茶花盛开如昨,茶几上的水壶还留有妈妈的指印,妈妈的身影似乎还在厨房晃动。可是,心里的声音告诉我,妈妈回信阳了,她走了!我能做的就是在这发呆……
我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感是这么的强烈!妈妈不知何处去,阳光依旧照茶树。
妈妈走的很匆忙,可是,她思家心切,我只能满足她。昨天晚上我一到家,妈妈就强烈又急切的跟我说,她哪儿都不舒服,只想回家,一天都待不下去了。我能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她回家。赶紧打电话给她儿子,安排她回家的事情。
妈妈每次来郑州走后,我心里都歉疚无比。只怪自己没有能力让她舒舒服服、开开心心。父亲十年前就去世了,儿女无论多么孝心也无法替代年老的孤独,更何况,我做的还这么少。
每年最多回两次老家看妈妈,每次回家都发现她又老去许多,一年比一年矮一年比一年皱纹多。岁月没有放过她,我作为女儿却无能为力。甚至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让她一直为儿女操心。
每一次,她走后,我都在心里想着下次有机会一定好好照顾她。对她有耐心、听她叨唠、帮她干活、给她钱花、做饭给她吃、带她出去玩……
为什么,没有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