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可以时不时地享受一下百无聊赖的滋味,准确地来说,应该是从上大学开始的。

依稀记得,初中为了中考,看着老师和家长整日紧张的神情,开始人模人样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好像正儿八经的周末已经跟自己无缘了。高中为了高考,相信大家都过了那样一段非人的日子:早上五点起去赶早自习,晚上十点晚自习结束,回家还要自学一两个小时,否则,连觉都睡不踏实,三周才有一天的休息日,还要带一堆的复习资料回去,哪敢有半点儿松懈,恨不得一分钟掰成几分钟来用。
进入大学的那一刹那,仿佛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期满的那一天,渴望自由的天性再也按奈不住。一周几节课,没有课外作业,再也不用担心像定时炸弹一样说来就来的考试,抛开这些不说,居然也有了正常的周末。那些空挡的时间被自己不留一点儿余地的挥霍掉了不少,现在想想还真是不懂的珍惜呢。
抱着手机或电脑看看之前错过的偶像剧;办过旅游年卡,周末就去学校所在地的周边景点溜达;也办过几十块钱的电影优惠卡,既用不着破费,又可以看到热映的电影;吃饭、睡觉、走路都戴着耳机,听听从前没有听尽兴的歌,还一度被别人嘲笑:“你的耳机跟耳朵简直就是连体婴儿。”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当时的我一样,,但我确信一定是有的。
就这么过着过着,突然某一天就觉得连动弹都懒得动弹了,莫名其妙。电脑不想开,手机懒得碰,歌也觉得聒噪,连最喜欢的漫画书也变得幼稚了,别人的招呼都假装听不见,感觉不到饭菜诱人的香味,也许是在可以屏蔽,躺在床上连觉都睡不着……干脆在桌子旁边坐着,双手托着下巴,睁着两只眼睛,看什么不重要,就是下意识地睁着,脑袋一片空白,应该也是懒得想任何事情了吧。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百无聊赖。
一种看似不正常的状态下,内心的反应却是,犹如没有一丝波澜的湖水一般宁静。不用为了填补时间刻意地去没事找事,然后麻痹自己:不能虚度青春,要每时每刻都过得充实。不要嘴硬了,每次热闹地折腾过后,除了身体累,被忽略的心理也许更累,没有人的神经会时刻在线。
倒是百无聊赖下的彻底放空,在我看来是一种丝毫没有掺假的享受。像阿兰。德波顿在《拥抱逝水年华》中所说:心灵是个极不稳定的器官,说不准何时就会出现一片空白或心神不屑,唯有在静宁或无所事事是才会冒出思想的火花。
没错,虽说现在每天紧绷着一根弦,一门心思扑到工作中,看似充实的内心,却还是渴望下班后拥挤的地铁,不管身体被挤得有多变形,放空脑袋迸发出来的思想却可以不受约束地在任何地方游荡。还有周末在巴掌大的小出租屋里,我是做不到时刻精神饱满的,也不会勉强自己看书,写字,外出,吃饭,睡觉。这些当然是享受生活的不二选择,可我还是会期盼什么都不想做的那段时间,让我可以彻底放松的那段时间。
曾有人说我有病,就是为不想做事找借口而已。可是得了这么一种能使自己感到身心愉悦的病,就算有治疗的方法,我也不打算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