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神秘主义

论神秘主义

作者: 佛天慈佑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09:22 被阅读23次

论神秘主义

天佑

神秘主义者坚信,世上有一种神秘力量,那是一般人所不信与不察的。能够理解并操作这种能力的人,必然是特选者或者受训者。这种能力隐藏而不开显,或者并不能由感观直接经验,使大众达成广泛共识。

人类能力有限,无法摆脱苦难的现实,虽然通过努力,企图获得真理与智慧以改造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但终究不能心想事成。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人失去信心与耐心,神秘主义应运而生,很难说那是一种积极还是消极。

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

不同于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神秘主义企图绕开(容易受到干扰的)直接感观,主张用不受现象世界影响的心灵,达到主观真理、智慧。但现实是人类心灵无法量化,便有不同体验者五花八门的经验,异彩纷呈。

神秘主义的共同特征是“排斥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实践过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表现形态与验证方法,有玄想、唯灵论、“灵杖”探寻、数灵论、瑜伽、自然魔术、自由手工匠、共济会纲领、巫术、星占学和炼金术等,还有华夏文明中的“全息理论”。

这些零零总总的现象,对历史与文明产生影响,而且还在继续影响。且多与宗教密切合作(具有同质性),企图让个人灵魂与至高的精神实体相契合。所以对神秘主义的分类,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自然神秘主义与信仰神秘主义。

自然神秘主义,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信奉神灵的观念意识,比如打喷嚏、耳朵热的某种预示。信仰神秘主义,则是指宗教徒信奉神灵的观念意识,或正或邪,要看是否对自他造成伤害。

在对自然界的认识问题上,科学精神和神秘主义的矛盾和斗争由来已久;随着技术的消长,彼此上下争风。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二者是完全对立的;从认识个体的角度来看,二者往往又是互相包含的。

一个唯物主义者,未必没有神秘主义思想的残余;一个信仰宗教的人,往往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就使得人们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既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又可能夹杂着一些神秘主义的成分,或者合作,或者对抗,要看个人的哲学修养。

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未知事件,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倾向;是首先寻求超现实答案,还是运用一切方法不得之后才用神秘主义聊以自慰?前者的隐忧是容易忽略细节,而后者则可以视为一种被动。人类能力有其极限,那便是神秘主义的生存空间。

其实,把神学和科学“融于一炉”的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早在基督教时代最初六个世纪,亚历山大城的神学家与科学家就把通向上帝之途与通向科学之途、把对被造物的科学认识与对上帝的神学认识结合在一起思考。”(安希孟《从自然神学到关于自然的神学》)

虽然后期有“无神的信仰”的提出(德沃金《没有上帝的宗教》),但神秘主义对于一神教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柱。虽然形上神(上梵)是人所不能理解的,但由仁慈人格所导致的“下梵”则是常见的。这种神秘的隐匿世界,成为未曾达到自我实现的心灵归宿。

德国神秘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爱克哈特,在神学上主张上帝与万物融合,人为万物之灵,人性是神性的闪光;人不仅能与万物合一,还能与上帝合一。他的思想是德国新教、浪漫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的先驱,马丁路德在《德意志神学》中,对其神学思想备加赞扬。

埃克哈特的死也颇有意味,他在弥留之际,一个学生问他:“老师,我知道您快要过世了,在您离开肉体以前,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要不然它会缠我一辈子的。”

爱克哈特睁开眼睛说:“什么问题?”

那个人说:“当您过世以后,你将到什么地方去呢?”

“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然后他闭上眼睛死了。

这让人想起佛陀的答案:沉默。

佛教是特殊的存在,因为其修行过程中的超常体验是基础于感观经验的,只在意自我潜力的开发,拒绝神秘力量的干预。由于其重法轻人、不拜偶像的特征,使其始终成为格格不入的被动者。

虽然在后来的不断妥协与发展中,向世俗的多神崇拜做了让步,但“利用来吸引大众,便于救度更多的人”的底线,在现实中是非常模糊的。

我对神秘主义的态度是:半真半假;真不全真,假不全假。这里有两个因素:主观与旁观,还有有用与没用的界定;如果有用,是具体有用还是抽象有用?

许多个人化的神秘经验,对他个体而言是绝对真实的,甚至还能引起一些身心变化。但对旁观者而言却往往觉得隔阂或者恐惧,这一“魔力”几乎与《乌合之众》一书中所述大众心理的情况相似。

在宗教中的神秘主义,还需考虑心理与概率问题。尤其是大众心理,由于宗教的巧妙设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不被神所眷顾的人呢?在极大样本数被忽略的前提下,那由概率导致的成功案例,会被当作标准教材,广而告之。

另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而言,神秘主义对于凝聚力(现实利益)而言是有极大效用的,反之则无市场与人气。谁喜欢没有用的东西呢?可以对比一下大学中,哲学系的冷清与热门专业的拥挤。

所以较少神秘主义因素的佛教只能在印度诞生与发展,由于不服务于任何阶级,只能成为沙门,存活于普遍乐行布施的地域。传入伦理政治挂帅的儒家帝国后,这种模式即无法独善,便只能被人豢养,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附庸。

相关文章

  • 论神秘主义

    论神秘主义 天佑 神秘主义者坚信,世上有一种神秘力量,那是一般人所不信与不察的。能够理解并操作这种能力的人,必然是...

  • 关于神秘主义的论纲

    今天,小编给大家解析神秘主义的起源 最早的神秘主义大概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东的古代文明在那里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市...

  • 神秘主义那点事儿

    关于神秘主义,听着很牛逼哄哄,其实谁都用得得心应手。 所以你问我什么是神秘主义,我告诉你神秘主义就是浩瀚星空中永恒...

  • 哦,原来大哲学家康德是这么看待上帝和来世的!

    《通灵者之梦》是康德的一篇很长的论文,在这个论文中,康德以人的经验为依据,对神秘主义、通灵术以及形而上学中的独断论...

  • 神秘主义

    这是一座天空之城的废墟 有残立着的雅典立柱, 东方的砖瓦, 还有神秘的巨石环阵。 一群白袍之徒来此膜拜, 祈求寻得...

  • 神秘主义

    无处安放的思想漫无天际的想象全部都寄托在这虚无和神秘之上吧

  • 神秘主义

    我听见音乐在轰鸣。 我肚子里是一场灾难性的塌方。 我闻见冰凉的苹果。 脸上还有冷风走时留下的干涩。 手机上一首陌生...

  • 神秘主义

    我发现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会开始转向神秘主义并不是这些人智慧退化我觉得只是他们的精神需要抚慰清醒地在尘世间以战斗的姿态...

  • 神秘主义

    敬笃 可知或不可知的河,在山谷里流淌,像一排移动的镜片,反射太阳的光芒,孤悬天空的飞机,消失了。 睡梦中的天使,煽...

  • 神秘主义

    神秘经验是一种与上帝或“天地之心”合而为一的体验,许多宗教的神秘主义者中,都有过与上帝合而为一的经验。他们认为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神秘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u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