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等长大就好了”,这句话成为了许多家长遇到孩子挑战时的借口,冠冕堂皇把责任推给了孩子。
一
在我身边,尤其是农村老家,有一种现象确实是证明了“孩子还小,等长大就好了”是对的。
我读小学的时候,那一批读初中的同村人,他们很叛逆,我听到最多的就是等他们长大就好了。
果真如此,几年之后,我上初中了,他们结婚生子,已然变成一个有责任心的爸爸,赚钱养家,开始生儿育女了。
我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回到家里发现,他们的孩子已到青春期了,他们的爸爸在青春期时做的事,他们一样没少做,打架、旷课是常事。他们的爸爸妈妈虽然很生气,然而并不焦虑,因为“长大了就好了”。
我们不难发现,“爸爸”用了自己本能的方法,来自爷爷的招,一样教育出认为“正常”的孩子。这样好与不好,各有评说,我们是要用本能的方法去教,顺其自然,还是去改变?
二
真的可以改变吗?育儿真的有方法?
从17年开始从事家长教育的工作,也变得爱跟别人讨论这事个。但往往一谈到育儿的方法,大家都十分好笑,甚至反感;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太可能有通用的方法。
我们还是喜欢用本能来处理事情,包括教育孩子,用的方法就是录在我们脑子里的录像,它是模仿我们上一代人的方法。想到改变,多数情况下是遇到痛苦的事,过不下去了。我们线下培训相当一部分学员就是这种情况。
改变是因为痛苦,相对大多数人没到这个级别的。孩子哭闹、不听话、叛逆,不爱读书,甚至打架、网瘾,等这段时间过了一样成家立业,养儿育女;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如果这样的想法,那么改变就缺乏基础和必要了。
三
我就有很强烈疑问,我为什么要改变?
上面讲不改变的人太多,这句话是不完全正确的,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强过自己,他们花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从现在本科生占比,以及遍地是培训机构可以说明这点。
今年春节我特意去了解:第一批通过金钱砸在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人,他们已在职场或者创业多年。现状是他们并没有在父辈肩膀上出发,基本还不如父辈取成绩。而且多数的家庭关系都很差,很多矛盾。
我自己而言,我为什么要改变,我发现我身上的不足,我希望下一代不出现,他们比我更好。
四
改变起来真的容易吗?改的过程是痛苦的。
不可置否,改变都会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之所以大家闻之色变,是因为内心抗拒学习。必须花时间去学习,去陪伴,去观察,去思考。基本就没有时间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了。
觉察
有没有发现自己,亲子,夫妻和家庭关系如何,有没有发现优点和不足,自己的觉察胜过别人千言万语的说教。
学习
有了觉察,重点还是要学习、思考才能从别人成功经验中获取自己的合适方法。
实践
有理论、有方法,实践和总结更重要,孩子个性不同,别人的成功经验虽然不能100%套用,但可以通过实践、优化,做出一套适合你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