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于自己最出名的几位学生有没有学养到“仁”的境界,都持着不知道、不确信的态度,我们首先看在孔子这里何为“仁”。
首先,《里仁》篇中孔子关于“仁”标准是有体有用,即“仁者安仁”和“知者利仁",不但要有体现“仁”的道德修养,还要有符合“仁”的具体行为,按照这个标准,无论是亦生亦友、唯一能陪孔子"乘桴浮于海"的子由,还是冉求、公西华,都是达不到"仁"的标准的,所以有:“子曰:不知其仁也”。
孔子对于自己最出名的几位学生有没有学养到“仁”的境界,都持着不知道、不确信的态度,我们首先看在孔子这里何为“仁”。
首先,《里仁》篇中孔子关于“仁”标准是有体有用,即“仁者安仁”和“知者利仁",不但要有体现“仁”的道德修养,还要有符合“仁”的具体行为,按照这个标准,无论是亦生亦友、唯一能陪孔子"乘桴浮于海"的子由,还是冉求、公西华,都是达不到"仁"的标准的,所以有:“子曰:不知其仁也”。
本文标题:论语別裁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phvf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