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理无穷,各有欢喜
霍金去世了,他的书我一本都没看过,但我就不配发朋友圈缅怀他了吗?

霍金去世了,他的书我一本都没看过,但我就不配发朋友圈缅怀他了吗?

作者: 欢喜Fancy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0:50 被阅读23次

每每出了某个热点事件,社交媒体上便会形成大面积的刷频。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不卷入任何信息浪潮中已不太可能。

对于感兴趣,有共鸣的话题,随手一个转发,于是便成为了有些人口中的“跟风者”。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屹立于各种舆论信息之上,仿佛看透了世间所有悲欢离合、尔虞我诈、鸡毛蒜皮。时刻守候在朋友圈前,每次一有风吹草动,即刻闪现。

看到满屏的红蓝事件,他们翻了一个白眼,内心OS道:“跟你丫有什么关系啊,吃饱了撑着,就喜欢看人撕逼”,“这帮愚蠢的人类,我来跟你们上上课,什么叫做门儿清”。于是,随手朋友圈一记转发,《红蓝事件女猪脚身份大起底,说说我所知道的“野鸡媒体”及其奇葩故事》,配以文字“散了散了吧,真相在这儿”,结尾不忘加个“呵呵”的表情。

呵呵。

“霍金于3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76岁”,breaking news横空出世。这番千载难逢的特大事件,一定要大显身手。

“哟嚯,又抓到一个跟风者。”

这家伙总是在朋友圈装逼,这次又被我逮个正着。他知道霍金在物理界的贡献吗?他看过霍金的书吗?跟着别人发什么“霍金去世,巨星陨落”太恶心了,跟风可耻。

实在看不惯那些动不动就跟风的人,发个朋友圈,就以为霍金跟你很熟吗?霍金根本不认识你。

还有那些追热点的品牌,发海报你们最会了。你们就喜欢消费名人,霍金逝世跟你们产品有毛线关系?哼,跟风狗。

“霍金自己可能都没想到,死后有这么多不相干的人缅怀他。那些到处点蜡烛的你确定你不是在跟风?”怼完优雅地点击“发送”键。

不可否认,跟风党无处不在。那些总是冲在热点最前方的,有时候你会怀疑这些人的真心,他们到底是因为真的觉得这件事与他有关,还是只是跟风装X,不会有任何情感波澜。

可是,那些高风亮节把一切撇得干干净净,随意揣测别人是“跟风党”的,自己又何尝不是那个跟风党呢?没有热点,你拿什么去对别人冷嘲热讽,树立一副上帝视角的模样?鲁迅曾说“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表达对当时文治武功的执政府的愤慨和对国民丑恶面的深深反思。你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是个什么立场?以一颗善意的心去看待别人,展现在眼前的景象会否是另一番?浊世虽浊,你亦是这浊世的一部分,无人得以幸免。况且,本身即是跟风党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毫无立场。

想到去年年底看的一部获得CIFF13最佳短片奖的短片《撞墙》。讲述的是主人公阿材某天发现严重脑退化的母亲失踪,因此在网上发佈一篇寻亲文,竟惹来众多网友关注。于是他决定自拍一支短片,忆述与母亲的种种回忆与疾病折磨的痛苦,甚至激动得撞牆大哭。没想到短片曝光后在网络上疯传,也越来越多人响应行动…… 

《撞墙》中的情节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网友跟风的情节在影片中以“撞墙”这种形式被放大,产生一种颇具戏剧效果的荒诞感。短片中,网友们一个接一个效仿主人公撞墙的动作,来表达对主人公的同情,他们有的表情痛苦,有的呈现一种无意识的反复撞墙动作,十分讽刺更加讽刺的是主人公最后发现,原来老母亲就藏在家中的衣柜里,而外面正在举办一场他发起的关爱脑疾病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凭借撞墙的视频引发的社会各界连锁反应,他成了慈善界的名人。“啪~”,那一刻,他关上了柜门,影片结束。

原本一个在学校当老师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的籍籍无名之辈,因为这次“意外”,他享受到了外界给予的瞩目,最终亦沉沦在这意外的荣耀之中,丧失了人性的一面。

网络世界弥补了许多人缺失的部分,比如游戏给人感官的刺激,让人沉溺其中。没想到虚拟的网络空间竟能带给人真实的慰藉,慢慢的,真实和虚拟也就分不清了。

在这里我不想批判阿材,我们自己何尝不是网络世界中无数个“阿材”中的一个呢?而且我并不怀疑那些同情阿材的人的真心,他们有的或许是跟风,而有的其实是没有找到一种恰当的表达同情和关怀的方式。

有幸一次活动现场与该片导演对话过,他对我这样角度的理解表示了认同。那时的我还在纠结倘若出自真心想要对不幸者表示同情或帮助,却被误以为是网络中的跟风者,那还要不要选择发出声音呢?结果被导演点醒,倘若发自真心,外界的质疑又怎会动摇你呢?

再者,跟风一定是要被批判的吗?对于伟人的逝世,公众集体表达对他的缅怀又有何不妥呢?人类表达对真善美的向往,即便是假装的,也是在一步一步靠近。

至于表达的方式是否妥当,是跟风还是出自真心,怎样才是比较恰当的方式?那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了。最怕的是我们对美好视而不见,以己度人,陷入自以为掌握了真理的盲目自信中。

对美好的渴求难道不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么?跟风缅怀一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的霍金又有什么错呢?

P.S.昨晚重温了一下《万物理论》,感受到霍金教授在科学之外特别人性的一面。除了寄托了人类对于揭开浩瀚宇宙之谜的向往,他本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部片子通过霍金的爱情故事有力地传达了这一点。

另文中提到的短片《撞墙》,也非常值得一看,力荐。

献上彩蛋一枚:《撞墙》的导演,澳门人,小帅哥一只

封面&配图:豆瓣电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霍金去世了,他的书我一本都没看过,但我就不配发朋友圈缅怀他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pt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