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时候,读过龙应台的《野火集》,字里行间透着万丈豪气,率性犀利的抨击时政,打心底的敬佩她。
然而这本书的风格却让人惊叹,想不到她的文字竟可以如此深情款款,通篇行文风格温馨无比,娓娓道来,里面的小故事轻松有趣,让人感到宁静舒适,篇篇直击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简单的文字记录了她和两个孩子华安、华飞(安德烈、菲力普)平凡的生活,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无一不蕴含着最深刻的思考和最不假思索的热爱。
1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书的序《蝴蝶结》,非常有震撼力,让我措手不及,也让我难以忘怀。两三页道尽了作者幼时令人难过的受教育经历。一个同学王爱莲因受不了不尊重孩子棍棒教育的老师,带着三个弟妹跳河了;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让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撩起;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牌子挂在他胸前,让他课间到校园里走一圈……回想我的小学初中,情形与之相像,虽也受过老师责罚,但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幸免于难。
或许正是因为龙应台小时候的经历,才会有后来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宽容和爱护,才会有这本书带给人的震撼与舒适。
2
“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
“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面对可爱的小家伙,父母总想把孩子教好。可是该如何做好启蒙教育呢?龙应台给出了她的方法。
《初识》《龙》《那是什么》三篇文章用风趣平和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如何让孩子十足的好奇心得到好的启蒙,沉溺于书的你肯定会惊奇的发现原来孩子的最初的认知教育竟可以如此温馨有趣。

《高玩》让我震惊于原来小孩的性教育也可以这么简单,而不是像我们国人一样遮遮掩掩,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跟我们的孩子在他还只有几岁的时候就能跟他大大方方的谈论人体结构。

3
《终于嫁给了王子》中,作者不喜欢给孩子读白雪公主,因为王后为了杀白雪公主,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作者还说如果生了女儿,一定告诉她灰姑娘的故事是假的,女孩子不需要嫁给王子,照样可以获得幸福。
《读<水浒>的小孩》中,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我们所崇尚的经典都适合灌输给小孩子,作者就拒绝给孩子读《水浒传》,因为华安和他的小伙伴去拦路打劫了老妇人的巧克力。
4
《葛格和底笛》在关于如何处理老大和老二关系的问题上,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前不久有报道称,老大怕有了老二,父母不再爱自己所以以死相逼不让父母生老二。作者给老大华安讲,“你两岁的时候,家里只有你一个小孩,你以为你是国王,天不怕地不怕的。现在弟弟什么都得和你分,可是你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全部的世界就属于你一个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接受了老二的存在。邻居艾瑞卡的做法也是值得称赞的,庆祝老二出生的时候,首先做的是安慰老大。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实施了,如果你想要二胎,读读这篇文章吧~
5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的更远,碰到了一条细的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限,线上充满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触电的小牛》中,作者、超市主人以及弗瑞第的父母在对待孩子偷东西的处理方式让人折服。充分保护孩子的自尊,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打骂。
龙应台是一个智慧的母亲,十分受孩子喜爱,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和深沉的爱。安德烈在书的末尾说,“以我和弟弟、和母亲的关系来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这两个人是我的家人,反而比较觉得他们是我的挚友”,“而母亲,更曾是我的宇宙核心。”
6
我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如果还有成绩优秀,就是锦上添花。
我们,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一名母亲;不是贡献了一颗精子,就能当父亲;不是站上了三尺讲台,就会是个好老师。孩子,也不会生下来就会锦上添花。
然而,孩子终究会长大,不再是小孩儿。父母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是有必要的,孩子的路还是得自己走。但是这对父母来说很难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