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作者: 阮喜军 | 来源:发表于2020-11-20 02:17 被阅读0次

唐·杜甫

坦腹(f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pín)眉。

赏析:

诗中描写在江边小亭独坐时的感受。前四句从表面上看,诗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心情闲适,与白云一样舒缓悠闲,其心境并非那样悠闲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头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通过嗔怪春物自私表露无遗。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国之忧难排难遣。此诗表面上悠闲恬适,实际则是一片焦灼苦闷。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首句描写表面看上去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晚春的季节,天气已经变暖,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郊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吟诵着《野望》这首诗。《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

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相关文章

  •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故...

  • 江亭

    唐·杜甫 坦腹(f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

  • 江亭怨

    宵梦总成醉卧,荒野数回吟哦。 泪眼望川时,飘散丝丝寒鹧。 几树乱花路陌,送往争流船舸。 诗句欲成时,没入青烟丛葛

  • 江亭夕照

    江亭夕照 日暮苍山远,烟波江水寒。 林暗依归鸟,夕照晚亭暖。

  • 江亭徊

    一缕清风许,江岸几花开。 野水无舟渡,林深 伴鸟徊。 浮云终是雨,百念总填殇。 醉里千山纵,回思满地栽。

  • 侠客行

    舟泊江渚见江亭,江亭避雨雨未停。 亭上有士烹新茶,不避风雨不避晴。 对饮清茶笑迎客,一任珠玉叩浮萍。 自言本是五陵...

  • 江亭怨·秋雨

    酒未尽,黑云压天,白珠落天,江河波动鱼虾惊。言语间,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杂声绕耳。龙宫岂能平如静? 雨渐少,蜻...

  • 江亭卧·颂词

    夜涟暮雨滴云池,江景独卧静亭思。 置杯颂词山河里,孤行遮影醉当知。

  • 江亭晚望

    【最美山西·文化】 江亭晚望 (唐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

  • 庚子惊蛰•江亭

    庚子惊蛰•江亭 江亭细竹春波暖, 苇荡银鸭晓露寒。 飘风发发九万里, 正是夔龙惊雷天。 惊蛰,大疫初遏。汾河两岸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ee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