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世修行,宜不外露

当世修行,宜不外露

作者: bddfda1210ce | 来源:发表于2016-11-15 00:33 被阅读0次

不时会看到朋友圈里有活跃的同学转发个经啊咒啊某大德的见地啊之类的。

【请脑补配图】

我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修行经历、状态展露出来?

无非是两种原因:1.从中得到了好处,并认为别人也能得到这些好处,所以想和大家分享;2.从中找到了一种“超然”的感觉,发出来能展示自己“超然”的一面,“老夫已经看破红尘,和你们这些凡人不是一个物种了。快来膜拜吧。”

当世修行,宜不外露

先破其一。“如果你成功说服了别人,不能代表你有多厉害,只能说明别人愿意被你说服。”输出任何观点,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让ta去思考。《说文》:“思,容也。”有所容必有所不可容之物,就如渔网只能捕鱼,水它是承载不了的。

精神病人说的话,要想引发正常人的思考,必须打开正常人的心门,否则,人家只会给你打上病态的标签,直接给过滤掉,这时人家想的是“怎样才能治好这货/到底还有没有救”而不是“好像说得也挺有道理呢/也许所谓的精神病只是思维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吧”。

这个比喻不太中听,但当前佛学在国内的舆论形势就是这样的。这里不讨论佛学和佛教的区别,对于受媒体操纵思维的世人来说,没有区别。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成为可控的枢纽,上面想输出什么,下面就得受着。而媒体,则是最有力的信息武器,一个两个人说了,你可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当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信息都指向一个观点时,你很难找到不服从的理由。

扯远了。那么,当世我们应当怎样传播佛法呢?我见过最简单粗暴,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你的智慧,在他们已经习惯的生存环境里,尽情地碾压他们吧!当他们意识到,你的确比他们要厉害一些,就会不自知地向你模仿和学习,这时只需留下思考的空间,其余什么都不必做,多轻松。

《净名经》:“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政宫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世尊为救欲坠井孩童,握拳示现糖相,诱其离于井边。

《金刚经》是个很好的例子。“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雪窦颂云:“明珠在掌,有功者赏。胡汉不来。全无伎俩。伎俩既无,波旬失途。瞿昙瞿昙,识我也无。”

《大宝积经》百零五卷中说,当时会众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由宿命通,得知自己往昔生中,曾作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毁佛塔寺,破和合僧等罪,心生忧悔,分别罪相,无时或忘。故於甚深法忍,不能证入。

文殊菩萨,为成熟五百菩萨,令止分别心,得悟无生法忍。於是即从座起,整衣袒肩,手执利剑,直趣世尊,欲行逆害。佛告文殊:「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佛因而说诸法如幻,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诸相虚妄,但由内心分别执著,见有诸相。时五百菩萨闻法,观察诸法如幻,是故於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复遭殃,因知宿罪如幻,而证入无生法忍。欢善踊跃,说偈赞曰:「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如佛剑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可是,我们有那样的无碍辩才吗?能把握别人喜欢的糖是草莓味还是苹果味吗?

至于其二。你会每天跟别人说你今天呼吸了多少下、喝了多少杯水吗?

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拿修行当谈资,吹嘘自己今天打坐双盘了几小时、颂了哪本经,说明你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技能在学。真修行者,行住坐卧,不离其中。在学习中修行,在吃饭喝水中修行,在吹嘘中修行。

太晚了,睡觉了。未完不用待续。

当世修行,宜不外露

相关文章

  • 当世修行,宜不外露

    不时会看到朋友圈里有活跃的同学转发个经啊咒啊某大德的见地啊之类的。 【请脑补配图】 我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修行经历、...

  • 宜修行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李叔同的这句话,用在疫情期间特别贴切。 这一周几乎是天天核酸。有商场被封控。业主...

  • 风水,家中的破财风水如何改善

    一、明水外露 在风水学里,水主财,宜藏不宜露,所以,家中明水忌外露。例如,水龙头装在室外、水龙头对门、鱼缸受门路冲...

  • 路漫漫兮,不气不气

    看来我的修行还不够,还无法真正做到遇事不喜形于色,怒不外露。 虽然我们一家约定进了家门,不许把外面的,工作的烦恼带...

  • 蹲班杂感

    心不乱,不惑,不畏,不悔;情不迷,不执,不困,不徇;学业宜精,宜专,宜恒,宜勤;交友应以善,以宽,以和,以心...

  • 黃中流詩作1196 塞

    性乃天生 终生修行却瞬间所毁 皆源于性 然也不唯性也 慎独未守 小利常贪 欲修真善之性 宜...

  • 乱波宜静,死水需活

    2021.9.4 乱波宜静,死水需活 无论修行还是工作和生活,都需要调心,把心境调整到一个适度的状态。何为适度?不...

  • 《菜根谈》331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Practice should be extinct in the worl...

  • 【蝶恋花】

    梅子青青青几许?走过芳华,同沐千场雨。山下元知群生苦,山中修行宜坚固。 为教初心不违负,称念阿弥,放光长相护。亿亿...

  • 人物小传——洞庭君

    周衢布衣时,从师洞庭君修习章句之学。艺未成,闲暇,论当世文章,语多不逊,洞庭君愀然。周君志在欺世,不在文章,宜创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世修行,宜不外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ek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