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打乒乓球,最近几天正手攻球,练习时感觉一直不太好,心里有些沮丧,静不下心来练球。到公园时,看到一位平时在体育场打球的教练也在公园正在给几位球友喂球,教练皮肤黑黑的,五十岁上下的年纪,又高又瘦,给人感觉仿佛是行走的电线杆一样,但打起球来,动作却还协调和认真。
因为前段时间比赛,有过几面之缘,我便也加入了练球的队伍。打了几个球之后,他说:“你可以往后站一点,这样能更好地发力。”我试了一下,感觉确实如此,因为他喂球时,用推挡力量较大,落点稳,所以练起来球来,感觉顺手多了。我一直觉得我正手动作腰部发力不好,所以打的过程中不断想调整,有些缩手缩脚。
他提醒我说:“尽管打,打不上也没关系,不要“各对”着打。”我刚开始没明白他的意思,以为是说我不够认真,我继续打,他又说:“别“各对”,放开打。”我这才明白,他说的意思是我打的太拘束,想的太多,调整太多的意思。
休息的时候,我正在喝水,他走到我身边诚恳地说,“我说一句话,你别不愿意,你打球时,总爱调整,一调整就掉球,说好听点是技术不好,说不好听点,是不自信。”他的话,一下子击中我,有点被人看懂的感激,又有些被人看透的尴尬。我用微笑掩饰着,告诉他,因为自己的正手攻球动作不标准,所以心里一直琢磨,他回答说:“怎么不标准?放开打,打着打着就找到感觉了,就越来越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