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托尔斯泰日记。他在新婚九个月时写道:“我自己喜欢并且了解的我,那个有时整个地暴露、叫我高兴也叫我害怕的我,如今在哪里?我成为了一个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自从我娶了我所爱的女人以来,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个本子里写的东西几乎全是谎言、虚伪。一想到她此刻就在我身后看我写的东西,就减少了、破坏了我的真实性……为了她(她会看我的日记)我倒不是不写真话,而是在许多可写的东西中间进行挑选,选出那些单为我自己不会去写的东西。”
看完这段话我觉得描述的非常准确,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有这样的困惑。当我知道有熟悉的同学关注了我的账号以后,我发现伴随着简单粉丝数的增长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束缚和羁绊。本来我可以把生活中跟他们发生的事情写下来,但当我知道他们可能会看到以后,我开始犹豫,开始挑选,开始想这件事能不能写,这些话写出来对方会不会看了多想,在一连串犹豫过后每次都选择不写。
其实很多时候也并不是要写对方的不好,但就算描述一个事实,作为一个有主观情绪的人在描述出来的时候不免带有个人态度,或许有失公正,难免产生误会。
出现在我笔下的故事大多数我都是主人公,而那一小部分涉及别人的也都是进行挑选以后的故事,是我觉得就算当事人看见也不会多想的故事。
这样我的东西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真实。不真实的内容就没有灵魂也不会触人心弦,因为我把可以引起情感激荡的内容删了。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真实的描写是特别伟大的事情,那些可以做到真实的人可以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想法。而我想这也是他们走的远,写出的作品真实感人的原因。
其实不只是写文章,很多人从朋友圈移步到微博也是一样的。
为了不把微博变成朋友圈,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尽可能不让更多熟人知道自己的微博账号,这样我们就可以表达一些真实的感受或虚伪或愤怒或嫉妒或疯狂。这些感受确实真实但却不适合在熟人遍布的朋友圈声张。在微博,没有束缚的环境下我们的文案再也不用左思右想也不用纠结发哪张图更不用想别人会怎么看你,因为都是陌生人,我完全不在意,只要我喜欢就行。
所以相比朋友圈微博才更加真实,如果说情绪找到了微博这样一个出口,那么很多可以成章的想法亦或是想写下来的故事会不会也能找到一个出口呢?
或许心态的转变可以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吧,谁知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