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夏季中招,诸葛公社(现在叫镇)有八个人考上偃师高中(简称偃高)。1979年8月17日,我们这八个人一同跨入偃高校门。从此,我们八个人的人生便有了交集,有了一段共同走过的日子,有了一段终生无法忘怀的经历。记得那年,偃高只招了四个班的学生,那年,我只有十四岁。
这八个人,便是我和常功芳、韩建芳、朱守红、王丽霞、王秋香、马道善和黄笑丽。当时,偃高是恢复高考后的河南高中名校,能考上偃高,意味着半只脚踏进大学校门。但谁能预知四十年后八个人的命运何如?
我们这八个人的命运,或许就是那代人的一个缩影了。朱守红远赴英国定居,王丽霞在深圳定居,常功芳在濮阳定居,黄笑丽嫁给温涛同学去了郑州,王秋香嫁给同学郭正安曾回到诸葛医院工作多年,韩建芳从国企出来下海自己经商后来转让企业后彻底自由,马道善就职洛阳某大企业,我也缘定洛阳城。八个同学天各一方,就像天上的星星汇集一起后散开,各自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当年,接到偃高体检通知,父母和小舅陪我坐公交车去偃师。外婆说,你们去槐庙啊!我才知道,偃师县城的位置是原来的槐庙。记得体检的时候,老师拿两块手表,一块正常走动的,一个停摆的,给我们测试听力。那次体检,是我第一次去县城,印象最深的是火车站门前饭店的油炸炒面,那种焦脆油香的感觉让我常常怀念。对过油炒面的美好印象,已经伴我四十年了,应该是对那段岁月的美好追忆吧!
功芳和建芳,名字里有个芳,其实都是男生,是我外婆司马街的,我们仨是司马初中同学,同学两年,非常熟悉。建芳中专毕业,进了国企,但他心大,自己辞职下海办了企业,小有成就,后来把企业转让,开车出去钓鱼,云游四方,日子过得很是潇洒。建芳的胆商很高,他的命运就有不同。
功芳是个比较腼腆的男孩,学习认真,印象中他英语很好,后来他大学毕业,分配到濮阳电力系统,应该是敬业爱岗,在濮阳安家落户。他喜欢登山,看到他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英姿,依然那么帅气,那么阳光,是阳光大男孩。
守红同学的家在公社里面,应该是干部家庭。我们曾一起步行从偃师回到诸葛,走了8个小时左右,一路同行,记忆十分深刻。干部家庭而能吃苦,守红的人生竟然与英伦有缘,同学群相遇,没有细谈,很希望知道他的精彩故事。
秋香上了大学,后来回到我们公社医院从事医疗工作,治病救人,白衣天使,她在我的眼里是很亲切的感觉。我陪家人看病,曾经在医院见过她,很亲近。她嫁给了郭正安,正安也是我们的同学,他在诸葛公社工作过,我和正安也曾经步行从偃高走到老家,他老家是李村,我老家是诸葛,紧挨着的俩公社,很是投缘。因此,对于秋香和正安伉俪,我也不陌生。
丽霞的父亲是我的初中校长,王校长和我当老师的母亲,他们都互相认识。丽霞的哥哥在洛阳工作,自然也是我的哥哥了,多有交集。而丽霞则走出洛阳,去了深圳,从事制造企业的技术质量工作,很有成就。
道善家在诸葛村,他是丽霞的堂妹夫。他在洛阳某大企业工作,也很优秀,是企业的首席员工。
笑丽应该是我们八个人中最有音乐天赋的美女。她在偃高露过一手,技惊四座,很让我们艳羡而心生敬意的,她的乐器真的挺好,后来她跟着温涛同学生活,幸福美满,真的想再听听她美妙的音乐!
岁月蹉跎,自己的路总在自己的脚下。今天的自己一定是时代和自己选择的结果。努力了,不后悔。没有什么对与错,一个人活着,开心就好。没有什么贵贱之分,有一种平等,叫做同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