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午后,风裹着新绿的气息漫过衣襟,我与好友相约踏上了环游石湖的旅程。
阳光将湖面镀成流动的碎金,远处层叠的青山如未干的水墨,在薄雾里晕染出轮廓,这便是石湖赠予旅人的第一幅画卷。
车停北门停车场,从石湖公园的步道启程,砖石缝里探出的蒲公英轻轻摇曳,似在引路。行至越城桥,斑驳的桥身横跨碧波,石阶上深深浅浅的凹痕,藏着八百多年的风雨故事。扶着桥栏俯瞰,湖水在桥墩间激起细浪,恍惚间仿佛看见南宋诗人范成大骑着青驴,踏过这座古桥,留下“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的绝句。
拐入渔庄小径,白墙黛瓦间飘来淡淡木香。穿过月洞门,一池睡莲正在晨露中舒展,锦鲤倏忽掠过,惊碎满池云影。曲廊迂回,每一扇漏窗都是天然画框,将湖光山色剪裁成流动的屏风。忽有老者在水榭中抚琴,泠泠琴音与远处的游船桨声应和,恍若时光交错。
来到东门附近,租了一辆电动观光三轮车绕湖而行。听着音乐,坐在车上欣赏湖边美景,凉风习习真是舒服。
石湖景区真够大的,步行没法走到,幸好租了个电车。吴堤、越堤、石堤、杨堤和范堤五堤长虹卧波于水面之上,从东入口、石湖广场、层台清晓、梅圃溪堂、海棠春晓、四贤游湖、吴越潮音、南入口、天镜阁、桃花岛、七星伴月、渔城、野营岛、行春桥、越城桥、越城遗址、渔庄、荷花荡、回到北入口。这些主要景点贯穿其中,呈现一派“千顷一碧呈天镜”“春日黄金嵌碧玉”的江南鱼米水乡风光。
九曲廊桥是石湖的折页。曲美的流线将春水裁成了多幅空灵的流韵,在水光潋滟的湖水中婆娑。木制的长廊宛如历史的印迹,散发着浓郁的岁月芬芳。每一处转角与亭阁仿佛都藏着人文的故事,走过去便忍不住回眸再回眸,不由惊叹这步移景异的迷境。远远望去,廊桥犹如湖水中飘动的长长丝绸,美得不似人间。
湖中间的天镜阁是石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别墅的一部分,清乾隆年间重建并更名。其外形仿天坛祈年殿,以五孔花岗石台基为特色,整体布局如“口”字,南高北低,宛如一叶方舟漂浮于湖面,四面环水,烟波浩渺。
石拱桥是石湖的诗眼。几十座石拱桥是石湖写在水面上的韵脚。行春桥、越城桥、千丝桥、凌波桥、宝带桥、百狮桥等等,光听名字眼前呈现的就是一首首意境深远的唐诗宋词。对了,第一次还遇见了神奇的三岔桥,从三面的正中看,桥墩均如三足鼎立般稳妥,别致而神奇。这些石桥将半圆揉成满月,仿若是天水之间的琴键。百狮桥的桥栏雕刻近百只石狮,桥头有大的一公一母石狮,他们形态各异,表情丰富,桥身有19孔,很高,登上此桥可以俯瞰石湖的全部美景,是石湖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建筑。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座被废弃拦住的古桥,满身披满了五颜六色的蔷薇花,令人震撼,不禁停车拍照,走近看原来是假花,但确实挺好看的。此时的石湖,樱花,玉兰等都已开过了,但是路边的蔷薇开得正盛,还有那月季花也开得如火如荼,更有那大片大片的美丽月见草开得清新脱俗。
还车点还掉车后再步行至行春桥,恰逢游船载着游人穿过桥洞。传说中秋夜,月光透过九个桥洞在湖面连成一串银环,便是闻名遐迩的“石湖串月”。虽未逢佳期,此刻阳光斜照,粼粼波光跃过船头,也别有一番灵动之美。岸边芦苇丛中,白鹭扑棱棱振翅而起,惊起一群野凫,水面霎时漾开层层涟漪。
夕阳西下时,我们在湖畔茶亭歇脚,喝茶吹风,远处上方山的轮廓渐成墨色剪影,归巢的飞鸟掠过芦苇荡,惊起一片碎金般的晚霞。回望蜿蜒的湖岸线,方才走过的亭台、石桥、竹林,都化作了水墨长卷里的淡彩。
暮色四合,石湖重归静谧。这一日的环游,像是翻阅了一本活的江南风物志——古桥承载着岁月,园林诉说着风雅,而湖水始终温柔包容,将千年故事酿成一汪澄澈,等待着每一个前来探寻的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