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寸铁千元征文大赛颜如玉主编们的秘密基地
寸铁千元征文|“速朽”文字今犹在,世间再无“大先生”

寸铁千元征文|“速朽”文字今犹在,世间再无“大先生”

作者: 驿路奇奇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03:14 被阅读795次

文|驿路奇奇  参赛编号:215

图片来自网络

五月,槐花遍野,香气怡人,熏风暖暖之际,一位故人似从记忆深处走来。他叫鲁迅,也有人称他为“大先生”,世人第一次认识他是通过那篇白话文《狂人日记》,而我们这一代记住他,多半是因为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语文课本里。

鲁迅的生平多数人都是有了解的。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后来弃医从文,以笔做刀枪,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文字,《药》、《祝福》、《记念刘和珍君》都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他这一生,有过觉醒、有过斗争、有过辜负,更少不了浓情的“爱”:对大众仁爱,对后辈慈爱,对爱人怜爱。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看到鲁迅照片时的心情,没错,那是一个战士的模样,亦是一个学者的风姿。他表情严肃、目光深邃,从叼烟的姿势到嘴边的八字胡,那气质都是有几分独特的。

我也记得《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关于他幼年时家室的描写,雇得起长工和老妈子,供得起孩子上学读书,想必还算经济优渥。

那时我想,假如他后来的斗争算是阶层优越感带来的“英雄主义”情结,恐怕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领袖周恩来、彭德怀都曾有过这样的心理。

前一阵子,看了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的作品《鲁迅传》,这才恍然自己认识上的偏差。真实的鲁迅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光鲜:早年丧父,少年时从小康坠入困顿,事业刚有些起步,就又开始颠沛的生活,从北平到广州,被恶人追,被小人骂。他经受的颠沛何曾比别人少过?

换作是旁人,恐怕早已自顾不暇了,哪还有心思去疗救大众?可鲁迅不一样,任外界风云变幻,他从未放下手中的笔,用许寿裳的话说:“战乱中,他依旧笔耕不辍。”

那当口,他心底喷涌出的是满满的“家国情怀”:《阿Q正传》有对主人公恨铁不成钢,《药》和《纪念刘和珍君》有对革命者牺牲的痛心疾首……鲁迅笔下幻化出的文字和他本人一样,外冷内热,意在用仁爱之心来疗救。

可他自己却说:希望笔下的文字“速朽”。

这一点恐怕从以前到现在,他一直未能如愿。当年的日本作家纷纷俯首称赞鲁迅作品的伟大,法国罗曼·罗兰见了《阿Q正传》称赞道:“这是世界的。里面许多讥讽语言,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阿Q那副忧愁的面孔。”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看了鲁迅的文字,总会在某些时刻热血沸腾。

的确,鲁迅的作品是可以穿越时空存在的。他将心中的“真善美”诉诸笔端,用战斗的笔写出一篇篇关怀性的文字,流传至今。

而他本人,则更像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他的目光冷峻坚实,他的内心侠骨柔肠,他为民请命从不在乎个人的得失,他对待文字心怀敬畏的,他愿意在翻译著作整理古碑时以慢抵快、反反复复、多下气力,他更愿意将自己的娱乐时间压缩到最低,以此多尽一分“孺子牛”的责任。

作为旁观者我们钦佩这样的鲁迅,可谁又能知道,有时候,他不过是个普通人。

除了乐于推举后辈贤能之外,鲁迅的慈爱之心更多的用在了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身上,他喜欢让孩子们依照天性生长,这是最普通不过的祈愿了。在诗歌《答客诮》中,他曾用这样的诗句表达其作为一个父亲的情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而他的另一重身份丈夫,则让他的人设又多了几分烟火气。对前任朱安无情,却不决绝,终归还是奉养了她;对现任许广平,除了起绰号,也会写信传情,信中表面嗔怪的“泪下四条”诸言看似嘲笑,实则充满怜爱。

有伟人之相,亦能体会普通人之寻常,这个立体的鲁迅是令人留恋的,可他却不长命。我至今依然记得寿裳描述他咳血场景的悚然,那感觉落寞而凄凉;也忆起了几年前读过的一本名为《大先生》的书,话剧的表现手法,将鲁迅遭作人夫妇背叛时的复杂心绪展现得丝丝入扣。可寿裳告诉我们:关于兄弟反目,鲁迅只是选择默默搬离,曾经的恩怨就连日记里都不提作人半个“不”字。

如此重情重义的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写用心的文字,做走心的事。也许,正因如此,他离世后六千人自发送葬、场面壮观却不混乱;正因如此,他离开后有那么多人愿意写文纪念;正因如此,他的“速朽说”成了空谈。

作为他的生前畏友,许寿裳在鲁迅去世次年,在其墓前回顾凭吊,之后亲手写下《哭鲁迅墓诗》:

身后万民同雪涕,生前孤剑独冲锋。

丹心浩气终黄土,长夜凭谁叩晓钟。

诗句悲愤而充满力量,诵读之际,好似鲁迅的面影缓缓从眼前划过。望着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我突然想:鲁迅走了,可又似乎没走。只要愿意走近他的人还在,他文字中体现出的普适性还在,他就不会为人们所忘记,更不会为时代所忘记……


寸铁首届千元征文作品大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见伊:看了你的文,感觉我对鲁迅先生也许有偏见呢,得重新找机会读读。:smile:
    驿路奇奇:@见伊 好的呢
  • 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鲁迅是一位被政治神话了的名人。鲁迅有伟大的一面,深遂的一面;也有浅薄的一面,刻薄的一面,应客观而公允。
    驿路奇奇:@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 嗯嗯,看人分两面
  • 罕奇辣母:不敢枉评鲁迅先生。看你的文,知道自己了解先生太少,也不敢枉评你这篇😃

    他将心中的“真善美”诉诸笔端,用战斗的笔写出一篇篇关怀性的文字。喜欢你这句评价,总觉得先生的文字看似刻薄,其实心里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温度的。
    驿路奇奇:@罕奇辣母 嗯嗯,你懂他
  • 米老爹:恭喜晋级!
    鲁迅不愧是大家!他的《阿Q正传》《社戏》《祝福》《灯下漫笔》等不仅流传至今,还将继续不断地流传下去。
    驿路奇奇:@米老爹 谢谢
  • 金夕子:深夜拜读,好文章,好文采。
    驿路奇奇:@金夕子 过奖了,向你学习
  • 那样笑靥如花:我一直不爱鲁迅先生
    驿路奇奇:@那样笑靥如花 这个不必勉强,适合自己就好
  • 红耳:拜读啦😛
    驿路奇奇:@红耳 额,不敢当
  • 大海的呼唤:鲁迅走了,可又似乎没走👍👍👍
  • 梅拾璎:晚上又细看一遍,奇奇这篇写得实,㧓住了鲁迅最根本的东西。
    怎么说呢,对鲁迅,我的认识一直在变:中学时最讨厌他的文章,感觉不知所云。后来学他的杂文,觉得他又过于刻薄和犀利。再后来随着理解力的增长,加上对他为人处世的了解,鲁迅在我心里一天天丰富起来,觉得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他的文章写得真好,是大家,但还是不喜欢他那些因意识形态不同而批判的文章,譬如落水狗之类。
    驿路奇奇:@梅拾璎 好的,我加油
    梅拾璎:@驿路奇奇 嗯,越写越多越好,就不懒了:smile::smile:
    驿路奇奇:@梅拾璎 梅姐姐这篇评论走了心,我原本是想把这篇写成《鲁迅传》的书评的,后来发觉越写越跑偏,索性就随心了。之后还有在写一篇书评补上的,可能上天觉得我懒,用这种方式劝我勤勉。
  • 安心雨:妙手笔!
    安心雨:@驿路奇奇客气了
    驿路奇奇:@药伤谢谢你
  • 步绾:这几年才慢慢领悟到他的文章好在哪里,当然并不限于我们👩‍🎓时代所做的阅读理解。
    驿路奇奇:@步绾 哈哈哈,以前写作文常常引用他的话
  • 疯哥哥l:好文字。
    把鲁迅揉进了文字里,情深义重!
    驿路奇奇:@疯哥哥l 谢谢支持
  • 牛皮社:佩服,我是不敢动手写鲁迅的!
    驿路奇奇:@夕喆 加油
    夕喆:@郑天伦 不敢写?
    我们要追求写的比鲁迅还好才对。
    驿路奇奇:@郑天伦 我其实是想写书评来着,结果写成了人物,看来改天要另写一篇了。
  • 老草:讲真,年少时最不喜欢他的文章了,因为每次都是考试的重点😅
    驿路奇奇:@老草 哈哈哈,可是我一直喜欢
  • 竹影飘摇:想看《鲁迅传》了
    驿路奇奇:@竹影飘摇 看啊,不过要做好准备,这书并不那么有趣,还是半文半白的

本文标题:寸铁千元征文|“速朽”文字今犹在,世间再无“大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oj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