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我问:“给父母守丧三年,时间太久了。君子三年不修习礼仪,礼仪必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定坏掉。守丧期间旧谷子已吃完,新谷子已经成熟,钻火所用的木材已经经过一个轮回,我觉得丧期一年就够了。”
孔子说:“一年就开始,吃精细的稻米,穿织锦的衣服,你就心安吗?”
宰我说:“安。”
孔子说:“既然你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居丧期间,吃美味也不觉得甘甜,听音乐不也不觉得愉快,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才不会这么做。现在你觉得心安,那就这样做吧。”
孔子一跺脚,除了口头谴责,貌似拿他也没办法,可见,“礼”对人的约束是极其脆弱的。如果是一个小人,并高呼“我是流氓我怕谁”,那“礼”又能那个拿他怎么办呢?此时,法家的“赏”与“罚”,则体现出它的强势与可行。
宰我出来了。

孔子说:“宰我这小子不仁呀,子女生下来,父母抱了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难道没有从父母的怀抱里得到过三年的抚爱吗?”
那什么是爱?
爱讲就相对,不讲对等。
你对别人的爱,是你单纯的行动,是你的事,而别人回报你的爱,是别人单纯的行动,是别人的事,你不能要求你付出了多少爱,别人就得对等回报,这不是爱,这是强占。
爱是付出,单纯的付出。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尝的,这没有对等,也没法对等,反过来,你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你的爱是有尝的。
呵呵。
这真是应证了“一报还一报”,而且无怨无悔。
那么父母之丧期应该是多久?
其实,我们不应该从丧期的长短,甚至丧期,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父母不在了,你丧礼办的再隆重,丧期再长,于父母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要做的,是趁父母还在时,给予更多的陪伴与关爱。
丧礼只是一种形式,寄托着子女对父母离去的哀思,方式和规模可以因人而异,如果把丧礼看作子女是否重孝的重要尺度,则有失偏颇,反倒是忘却了孝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