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说“笨鸟先飞”
曲赣江
感谢鲁甄老师、潘梅老师,感谢《淠河》,给了《杨爷轶事》落地的可能。
文字的成长离不开土壤,写字者仅仅是写作的主体,仅是一己之见,所以我把草稿往朋友圈放,总能听到有益成长的批评,而把自己公号只做被辛勤园丁一一编辑修剪后,私人留存的麦圈。
还喜欢对触动心底、引起共鸣的文字,进行推敲,汲取有益于自己实践文字的营养,乃至长期追踪有益于自己成长的文字和文字作者,所以练习写评,仅仅是我个人琢磨某篇文字、学习某位作者行文的直观反馈。
头像设置,是随阶段所要完成的主题计划有关,提示自己还有啥事没彻底完成,鞭笞自己,比如现在用的榉柳图,《榉柳巷》全部练习完毕后,头像将变更为大别山中的一个遗弃的院落,彼时就是另一阶段所要实现主题目标了。
文字练习,不做狂人、痴人,一把年纪的人了,早过了籍文谋生的念想。仅仅只是喜欢,这分喜欢就像一个心智不成熟的稚童,偶尔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布娃娃,珍视还不够,还给布娃娃梳个小辫儿、换个衣服,对着它笑,与它说话;对着它哭,倾诉心声,乃至走哪都揣着,睡觉也搂着,鄙帚自珍罢了,只是心智长不大的孩童性情。
练习文字的过程,很好玩,从模仿、引用、借鉴,到选择朴实语言描摹生活场景,走过很多年的弯路,就像一个刚启蒙的小学生,只会数着手指和火柴棒,去算“1+2+……100=?”,而不似聪慧的同龄人,以“(1+100)x50”计算。认识到自己的愚笨之后,唯一可供自由支配的,只有少睡多想勤学,如此而已。
这种呆笨的心智下,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练习时间,选择专心,因而少于交游,不懂待人接物。直观上,更像一个心智不全的幼童,谁抢布娃娃就哭就闹,除了表达一下情感,啥用也没有。
学习总能让人成长,完善心智,起码不给别人添负担,能够自食其力。文字练习于我而言即是如此。人说笨鸟先飞,其实此飞非彼飞,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摔打,当别人看见笨鸟飞掠时,彼时的飞早已经历磕磕绊绊的不堪。还有另一意思,先飞的是笨鸟,不知明哲保身。
我连笨鸟都算不上,只是喜欢文字这个布娃娃的心智不全的孩童,仅仅是骨子里的喜欢。
2020.8.17.08:20于皖西草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