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公元八世纪的大理,居然是东南亚的超级贸易中心(答案就在这里)

公元八世纪的大理,居然是东南亚的超级贸易中心(答案就在这里)

作者: 快乐的小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21-05-16 13:53 被阅读0次

1、商业简史之网络密度

商业简史之网络密度

看透纷繁世界,破解决策难题,大家好,我是胡光华。

欢迎来到美妙的商业世界,今天我分享的内容,还是围绕商业简史这个主题展开。

上一次我分享了商业世界中的2条恶龙,一条是信息不对称,另外一条是信用不传递。

今天我们继续进入商业世界中,去体验另外一个重要的要素,这个要素挺重要的,它是什么呢?它就是网络密度。

2、商业,从哪里来?

我将通过商业原始社会、小农经济、线段型商业、中心型商业这4个场景,通过网络密度的视角,来探寻商业的变迁。

目录

3、网络密度

交易节点

图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成为交易节点,一共有多少个呢?

在说明交易节点之前,先介绍一下网络密度,什么叫网络密度?通俗的讲,就是这些交易节点之间”实际连接数“和”可能连接数“之比。

上面的17个节点,现在都是一个孤零零的没有与外界连接的“交易节点“,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网络密度为0。

这17个节点之间,最多可能有多少个连接? 每个节点最多可以与另外16个节点有一条连接,所以最多有272条(17*16)连接。考虑到A连B和B连A是一样的,那么对半还有136条连接。

4、商业原始社会

商业原始社会

右边这个是没有连接的图,展示的就是商业最开始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商业原始社会;

我们来看一下左上图,我出生在山里面,我最后也将终老在山里面。我是猎人,我爸爸是猎人,我的孩子也将是猎人。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猎人,靠山吃山,我们家和外面的世界“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户人家,世世代代靠水吃水(左下图)。

在商业原始社会,交易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为0,可能连接数是136,那么网络密度为0。 打猎的我和捕鱼的你之间因为没有连接,网络密度为0 ,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易成本为无穷大。

那么,你们家永远吃不到我们打的野兔,我们家也永远吃不到你们家捕的鱼。

网络密度为0,没有任何连接,没有任何交易,这就是为什么叫”商业原始社会“了。

5、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

因为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聚焦在一起定居,一个个小村落开始形成了。

小村落里面有几户人家开始有了连接。有连接,带来了交易的可能性,于是,村落里开始出现了分工。

男耕女织,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互相交易。以村落、家族为单位的小小的”交易结构“开始形成。小范围的交易,让一个宗族可以其乐融融,自给自足。

6、小农经济时代的网络密度

 那么这个小农经济的网络密度是多少呢? 这张图中有多少连接呢?7条连接。

小农经济的网络密度

刚才说过,17个节点之间最多的可能连接数是136(272的一半),所以,这张图网络密度为5.1%(7/136)。从0到5.1%,这就是商业原始社会向小农经济的进化。

你会发现,从网络密度的视角,可以一下子看清楚商业从哪里来,并且能够预测商业到哪里去。

7、线段型商业文明

线段型商业文明

从小农经济开始,商业密度继续增加,会出现什么样的商业文明呢?会出现”线段型商业文明“。

2个交易节点之间的连接,是连接的最基本形态。但是,这种最基本的连接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卖方出售的商品正好是买方需要的。

比如你织了一匹布,在家门口卖。我过来买,是因为我正好想做件衣服。不管我是拿鸡蛋跟你换,还是拿钱来买的,都是因为你是生产者,我是消费者,我们俩之间的需求正好匹配。

但是,如果远在天边的一户人家也想要买布做衣服,不过他们家门口没有织布的,怎么办呢?他们也很想从千里之外的你手上买布,怎么办呢?

因为太远,你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无法一次性完成交易。这时候,你们之间就需要一个或者多个桥梁,桥梁从你手上买布,并不是打算给自己做衣服,他们单纯地只是想用更高的价格卖掉。

因为他们的存在,一次交易就像接力跑一样,被拆分成很多次交易,首尾相连。

这张线段型商业文明的图,网络密度是多少呢?17条连接,可能连接数136条,所以网络密度12.5%,远大于小农经济的5.1%。

8、线段型商业案例

丝绸之路

线段型商业,也是商业世界的第一次真正的进化,因为从此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商人的价值,就是成为中心节点,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接力,就是把因为没有连接而导致的交易成本无穷大,降为虽然大但有限的金额。

比如从10000元,然后通过竞争降为5000元。这就是线段型商业文明。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案例:养蚕人张伯伯从蚕里面抽出蚕丝,将蚕丝卖给了织女小婉,他们之间达成了首次交易。

小婉心灵手巧,将蚕丝织成上等的布匹。阿满是专门收购布匹的商贩,他知道小婉织出来的布匹那是相当得好,每次都是第一个跑到小婉的织布行进行采购,生怕好布匹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跨境贸易商孙老板每个月都要从阿满这些采购人手上进货,然后由商队老李头负责将货运输到欧洲的总代大卫那。

批发商约翰从市场上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布匹越来越紧俏,供需不平衡,一天一个价格,他想这次必须从大卫手上多进一些货。

来自中国的布匹,最后通过零售商安娜销售給欧洲的消费者,甚至当地的国王也在穿来自东方的丝绸绫罗。

我们看到这个布匹通过多次“桥梁”连接之后,最终穿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身上。

我们看到因为没有直接的连接,交易就向接力跑一样,被拆分成多次交易,首尾相连。

9、中心型商业文明

中心型商业文明

商业世界的网络密度继续增加,有一些交易节点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成为了超级节点

这种不断增强的“超级节点”,把商业文明带到了下一个时代:中心型商业文明。

大理:车马是主要的空间折叠工具,这些超级节点,风华绝代;

沿海城市:海运是主要的空间折叠工具,这些超级节点,星光灿烂;

互联网公司:虚拟世界构建连接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时间坍缩,这些超级节点,风光无限。

在中心型商业文明里,它的网络密度是多少呢?24条连接,可能连接数是136条,网络密度是17.6%。

10、商业发展之路

通过网络密度的视角看商业世界,商业发展的线路在我们眼前一览无余。

商业发展之路

11、小结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伴随着连接效率的提升,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易成本也从无穷大逐渐向交易成本=0前进。

当我们看清这些要素之后,也就能更好地、更深刻地洞察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希望你能够通过网络密度这个视角看世界,让商业的世界在你眼中更加清澈透亮。最后,在注定辉煌的商业长河中看到如鱼得水的你。

说明:演讲内容来源于刘润老师的书籍【商业简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元八世纪的大理,居然是东南亚的超级贸易中心(答案就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tr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