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散文
《道德经》:“严苛”与“宽容”的智慧

《道德经》:“严苛”与“宽容”的智慧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9-24 21:49 被阅读0次

大家想一个问题,法律制定的严苛好,还是宽容好?

首先法律宽容一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法律是“他律”,就是因为人们行为过于放纵,才设置的立法,如果法律宽容人们就会视同儿戏,起不到约束作用。

比如,郑国太叔治理国家的时候就不忍心用严厉的方法,最终导致盗匪猖獗。

所以,有人认为:法律还是严苛的好。

我国历史上,法律最为严苛当属秦朝。

比如,乱扔垃圾。

如今像乱扔垃圾这种行为,也就是个人素质问题。但是在秦朝,那就上升到法律层面上了。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

意思就是,把垃圾扔到路上的人,是要接受“黥”这种刑罚,即在脸上刻字,终身留下一个耻辱的标志。

就像大家《水浒传》中宋江脸上刻的字那样(当然宋江不是因为乱扔垃圾)。

那么,秦国的法律这么严苛,百姓应该害怕才对,为什么会农民起义就很快就灭亡了?

秦帝国的灭亡在始皇帝时就注定了,跟后来的隋炀帝一样,不是昏君,而是暴政。

统一后的局面是连年的兼并战争,人民刚经受过战乱的侵扰,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帮助人民恢复生产,建设家园,大搞民生事业,让百姓喘口气,而不是加重赋役,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法律又是动不动就是连坐,弄得百姓人民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所以才有了揭竿而起。

《道德经》说: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众不畏惧死亡,为何还要用死亡来威吓他们呢?

比如刘邦起义。

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群民夫到骊山服劳役。期间不断有民夫逃跑,刘邦知道如果无法交差,按照法律肯定难逃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博,于是刘邦把民夫都遣散了,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跟随刘邦,从此刘邦开始走上反秦起义的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讲,秦国是兴于酷律,亡于酷律。

那么,法律到底是严苛好还是宽容好?

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说:

只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可以用宽容的律法来治理人民,一般的人最好还是采用严厉的方法。猛烈的大火让人一看就很害怕,反而很少有人被烧死,但平静的溪流人们喜欢嬉戏,却往往被淹死,因此用宽容方法治国反而更为困难。

有人说:严苛与宽容需要讲究时机,该严苛的时候严苛,该宽容的时候宽容。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要宽容,什么时候要严苛呢?

纠结时机是找不到答案的。

我们要想一想,无论是严苛还是宽容,其目的是什么?

稳定、有序。

那么,以这个为宗旨去把握时机,就容易的多了。

《道德经》说: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最好的统治者,咱们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爱戴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赞誉他;更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害怕他;最下等的统治者,人们侮骂他。所以,诚信不足,就会有不信任的心理。(最好的统治者)总是那样的深思熟虑呀,不轻易发表意见呀。功勋建立了,事业完成了,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如此。”

从侮之、畏之、誉之、亲之最后到不知有之,可以看作一个过程。

从最初打破惯性的反感,到害怕,再到称赞,最后内化为自己意识的“无为”习惯性行为,当然,如果把不好也会从亲之、誉之到畏之到最后的侮之。

但是,无论当时情况处于什么样子,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一定要牢记心中的目标,只要心中装着一个“和平、稳定、有序”的目标,那么,无论当时的反映是“侮之”、“畏之”、“誉之”,都不是主要的。

古有云:

心清者不计形浊,道远者不计迂回,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

我们为人处世也一样,我们要依据外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映和行动,但是,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一个坚定地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有利于更多的人。

当你有这样的目标,就会:

心有德而知言以发,行有张而践行以生,知言而易行,德行以张。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严苛”与“宽容”的智慧

    大家想一个问题,法律制定的严苛好,还是宽容好? 首先法律宽容一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法律是“他律”,就是因为人们行为过...

  • 拥抱自知

    伟人老毛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己斗其乐无穷。怎么和自己斗?人都擅长宽容自己,严苛别人。自己...

  • 宽容的智慧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王也兴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宠...

  • 宽容的智慧

    对于宽容与不宽容的理解,决定了今后该如何抉择,面对这样的问题,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概念不管是在哲学领域还...

  • [随笔]宽容、智慧与成熟

    不争,是一种宽容, 不理,是一种智慧, 不解释,是一种成熟。 很多时候,我们不争, 不是因为无能, 而是不想发生冲...

  • 胡适:宽容,有时候,比自由更重要

    宽容他人,是一种智慧。 一、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反省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不宽容态度。 17岁时的胡...

  • 宽仁与严苛

    近日有看某电视节目关于某事故的特别报道。节目上有领域内资深嘉宾,一方面对事故表达不幸与哀悼的同时,另一方面,则又不...

  • 【觉悟《道德经》,启迪人生智慧】

    【觉悟《道德经》,启迪人生智慧】 《道德经》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代表作,是“道”的具体化,她从人与万物的本...

  • 【不是每一个起夜都如此有悟性】

    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 就是一种成功 ——林清玄 凌...

  • 老子“道法自然”的养生思想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之一 □ 湖 山 《道德经》的智慧博大精深,其中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养生思想的源泉。老子的养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严苛”与“宽容”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ea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