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僔和尚与敦煌第一窟
《圣历碑》记载:
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龛侧,更即营造。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复有刺史建平公、东阳王等,各修一大
窟。
……
爰自秦建元之日,迄大周圣历之辰,乐僔、法良发其宗,建平、东阳弘其迹;推甲子四百他岁,计窟一千余龛;今见置僧徒,即为崇教寺也。
一切在世人看来最艰难的所在,一切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实是命运对于意志达成最彻底的考验之处。一切在世人看来最不可能有生之意义的地方,恰恰可以唤起生命极大的力量和信念,并且创化出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奇迹。
苦难孕育的灿烂文明
著名的敦煌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聚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先生的话充分说明了敦煌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敦煌历来就是连通西域和中原的战略要地,秦汉之前,居住着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氏,占领敦煌。汉武帝对这个地方非常看重,他之所以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通向西域的道路,增进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义潮与归义军
张议潮的后人为了彰显他驱蕃归唐、收复河西的丰功伟绩,就在他的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的南壁绘制了《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画中旌旗猎猎、马鸣萧萧、鼓角喧天、舞乐骈阗的场面,充分表现了张议潮统军出行抗击吐蕃、收复河西的雄壮气势。段文杰先生还曾经临摹过这幅壁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