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三色事件沸沸扬扬之时,这部关于儿童被性侵的题材电影《嘉年华》也于24号公映了。

刚好在这样的节点出现了“打破沉默”的片子。不知道大家看完这部片子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这部电影的故事原型,指向了4年前曾令舆论一片哗然的:海南万宁校长带学生开房案。虽然这部片的矛盾冲突没有表现得像《素媛》那么强烈,整个拍摄氛围也不像《熔炉》那么阴冷压抑,也没有特别设置一个扛起责任担任拯救英雄的角色。
整部影片冷静而克制。导演文晏有着独特的细腻心思,她尽量客观而不煽情地拍出一部自己希望表达的主题。
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耿乐饰演的孟小文父亲,在另一对父母妥协后带着“刘会长”的iPhone前来劝说时,他简短而有力地回应了一句:那公道呢!?

我不知道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代还存在多少这样可怕的事件存在,悲观地想,恐怕罄竹难书。
往往很多受害人以及受害人的家庭是平凡而没有力量去声讨的,就算被“伤害”也无法正常发声,即使有的父母像耿乐一样内心有对“公道”的坚信和追寻,但我们没办法否认大多数这样的声音还太微弱,轻的怕是一阵风来就飘没了。
根据“女童保护”网络监控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有1401起,受害人超过2568人。从2008年爆出贵州习水县公职人员强迫10多名中小学生卖淫,那一年之后,儿童性侵案件几乎像病毒爆发一样,各地接二连三地爆出这类新闻——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法院法官杨德会因涉嫌强奸和嫖宿幼女被判刑;2011年陕西略阳县4名干部酒后轮奸12岁女生;2012年河南永城官员强奸幼女…同年,信阳60多岁教师,当地派出所所长的爹,猥亵多名儿童…
我们看到这些报道,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但是,然后呢!?
社会的公义需要大家的维护。如果把它当成“热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热点一过,各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下去,只会滋生更多平庸的恶。人的无能为力最后演变成自私自利,假使凡事能多问一句:如果是我呢!?我能去做些什么?!

文晏导演做到了。她点亮了一盏灯,带我们去看看这黑暗到底长着什么鬼样!即使我们没有办法像导演一样去拍摄这样一部电影,但至少我们能做到不停止对事件真相的叩问。
在电影里,史可饰演的律师,为了帮助小文讨回公道,不怕困难与危险,公然与警察、与刘会长作对。
当王队问她:“你干这行十多年了,就没想过做点别的吗?”
律师说:“这类案子需要做。”

我们当中肯定会有这样“律师式”的人存在,为了心中的公义而努力坚持。我们总会找到方法,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发声,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去和掩盖事实真相的黑暗相抗争。
“起初他们迫害共产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马克思的信徒;
后来他们迫害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日耳曼人;
再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牧师;
最后他们迫害到我头上,我环顾四周,却再也没有人能为我说话。”
——馬丁·尼莫拉《我沒有說話》
身处在这个社会中,总要去做点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这是所有人都不能逃脱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期求一辈子宅在家里啥坏事也不会碰上,也不能随便料定自己太平凡而懒惰地选择放弃所有改变的可能性。
杨德昌导演曾说:“我们何其有幸生在了一个不幸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带来飞速的发展进程,但也恰恰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面临的诱惑,选择,矛盾也出现了更不可预测的变化。
人性的复杂程度也揭露到我们的想象力所不能达到的可怕程度。
老师曾在课上说过:人,是没办法极其精确分成好坏两拨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叫“灰色地带”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但人之所以能叫人,之所以能成为高级动物,很重要的一点是知道有些道德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我们常常因为力量弱小而轻易放弃应有的权利,也羞于去承担应有的责任,怯于对抗事实的残酷,无法冷静直面现实而丧失前进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每个人可以有的选择,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是我们身体里的良知不允许自己轻易放过自己,只是我们灵魂里的血性会对自己极尽苛责地说道:这不是你。
以前一度觉得“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是一种离自己很远的高傲文人情怀,也读过周恩来总理那句“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感到肃然起敬。虽然不是身处那样的时代,但是我们内心对未来是有些同样的期许和向往,我们期盼这个社会能变得比以前更好,即使每次只有一点点。但现在我们却都在问:还能再坏吗?还能好吗?
现在不像以前打仗,但社会所积攒的矛盾一揭开也同样血腥难以直视。也许我们的声音不够大,我们能力有限,才华有限,也没有强大的后台,但是我们一定心里要留有那股“劲”——始终相信正义和善良,无论声音多小,总归会有被听见的那一天。
如果麻木不仁,无视矛盾的存在,那我们和世界之间只会打上更多的死结。直面生命的难(四声),直面生命的苦,在年岁增长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叩问这世间发生的一切,其背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
最后,附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与君共勉,未来路漫长,希望我们努力成为前行路上的点灯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即使再微弱的光,终有一天也能聚集在一起照亮彻夜般的黑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