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哥亮 / 文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乌鸦找到一块肉,狐狸为了得到这块肉,就骗乌鸦说“你有世界上最美的嗓音”。乌鸦信以为真,张口唱歌。结果肉从口中掉落,让狐狸捡走了。
我们看这个寓言的时候,也会看到这样的结论:骗子总是善于赞美的。所以,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要小心是个陷阱。
我们看这个寓言的时候,也会看到这样的结论:骗子总是善于赞美的。所以,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要小心是个陷阱。但是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乌鸦的声音本应该是难听的,如果有人(或者动物)赞美乌鸦的声音,本身就是一个明显的谎言。不应该相信。
乌鸦的声音一定是难听的?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诗人埃德加·阿伦就很喜欢乌鸦,还把乌鸦写进他的诗。觉得乌鸦也是美的象征,乌鸦的啼叫能让人清醒。中文有句歌词“叶落物体霜满天”,也毫无违和感。
假设狐狸是真心喜欢乌鸦的歌声呢!这个寓言可以改写。乌鸦找到一块肉,它的好朋友狐狸为它高兴,“亲爱的乌鸦,你有世界上最美的嗓音。歌唱吧,为找到这块肥肉庆祝”。乌鸦放下嘴里的肉,愉快的歌唱。狐狸陶醉在乌鸦的歌声中。然后乌鸦和好朋友狐狸一起分享了大肥肉。狐狸和乌鸦无论谁找到了肉,都会一起歌唱一起分享。
寓言故事这样写,更能让我们发现——赞美的力量。加州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伊娃·迪克森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她在校园里对随机遇到的老师、职员、学生说,你知道吗?你很美丽/英俊。遇到的人中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得到的回应充满愉悦。当然也有人回答说不知道,但是谢谢你告诉我,伊娃会告诉TA,You are beautiful and you should know(你很美,应该有人告诉你才行。著名导演朱莉·黛西跟拍了一些视频。根据视频记录,伊娃真诚的赞美为遇到的每一位带来了能量和欢乐。
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威廉姆·詹姆斯曾说过:“我们最深的渴望就是被欣赏。”我们见过太多例子,当人被欣赏的时候,激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和正面管教,就是基于这一心理原理。
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威廉姆·詹姆斯曾说过:“我们最深的渴望就是被欣赏。”我们见过太多例子,当人被欣赏的时候,激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和正面管教,就是基于这一心理原理。
我上个月设计了一堂给中学生上的心理课《约纳自我形象》,里面包含了从生物学和社会学两个维度对审美标准变迁的讲解,以及半个小时的课堂互动。我上课前让学生给自己的外貌接受度打分,到课堂结束的时候再让学生打分,每次都有超过60%的学生第二次打分的时候分数明显提高。这只是一堂心理课,并不是化妆课,学生上课前和下课时外貌也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为什么分数却明显提高了呢?在课堂上通过对美丑标准的学习讨论,学生们也学会了自我外貌的欣赏和肯定,这才是关键。
当我们小心翼翼学习社会规则,从小被一些寓言故事和谨慎的长辈教育,把赞美和“别有用心”浑然不觉地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自我形象,我也有不接纳自己的经历。80年代生人,小时候流行的帅哥都是浓眉大眼,后来港台明星风靡,男明星个个都是大眼睛双眼皮。而我却是小眼睛、单眼皮,还有一位长得神似张国荣的酷帅哥哥。父母长辈亲戚朋友同学都是夸哥哥长得帅,没人夸我。从小在这方面就不自信。大一创下整学期不梳头的记录。大二有位女老师夸我长得帅,我第一反应是“虚伪的赞美”,哪壶不开提哪壶。但是心里还是有所触动。直到后来一次旅行,路遇几位不相识的女游客,其中一位说:来呀,看帅哥。没想到她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我。真的感谢那几位美女不经意的赞美,让我找到自信,开始注重仪表。
在设计《悦纳自我形象》这堂心理课的时候,我把这段经历讲个一位双博士女老师和一位波士顿学院的女研究生听。不巧她们也有类似经历。双博士说她在中学时代因为脸上长斑而极度不自信,因而焦虑压抑。而女研究生则告诉我,她在听到别人说她好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不真诚。其实她们的外貌都有各自的美丽。
当我们小心翼翼学习社会规则,从小被一些寓言故事和谨慎的长辈教育,把赞美和“别有用心”浑然不觉地联系在了一起。似乎正直诚实的标准之一就是直言,而直言就是挑刺。当听了无数次“我是为了你好”之后,我们也不知不觉的把说你不好和为了你好等同起来。变得在被赞美时小心翼翼或者不知所措,在想赞美别人时开不了口或不知怎么开口。从而丧失了一项让我们日常更加幸福的能力,也成为很多人在忙碌生活中变得压抑和抑郁的根源。
我们都需要被欣赏,每个人都一样。每一位阅读这篇文章的人,你知道吗?你真的很美!
网友评论